2005年7月23日,天晴。
上帝似乎都在眷顧著《瑪麗一世》劇組,在連續三天的陰雨後,終於迎來了晴空。
嘉蘭的最後一場戲是瑪麗的內心獨白,也是她在電影中最為波瀾壯闊的華彩段,她在鏡頭前高揚著頭顱,流露出區彆以往的氣質,端坐在王位上的女人既莊嚴又沉穩,即便是不言不語,也讓人相信她的出身必定高貴不凡。
在經過數年的爭鬥後,愛德華六世終於病逝,而瑪麗在英格蘭樞密院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她恢複了天主教的統治地位,為了震懾新教,她甚至下令坑殺數百名的新教徒,以鐵血手段鎮壓住一乾蠢蠢欲動,試圖推翻她統治的政敵。
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權,她不惜囚禁自己的親人,與自己的情人決裂,因為權力她犧牲了所能犧牲的一切,這一切似乎不值得,可當她真的坐上了王座上的時候,她發現手握大權的感覺是如此的美妙,這世間任何的情感都抵不過她對內心對於權力的渴望。
瑪麗高高在上的用目光掃視著座下的每一個人,他們的臉上全部洋溢著諂媚的虛假笑容,每一個都帶著一副麵具,似乎曾經無休止的爭鬥不曾存在,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她最忠誠的擁護者。
陽光沐浴著華貴的王座,也為瑪麗鍍上了一層金光,王座的美麗女人似乎不曾沾染上血腥之氣,她是如此的聖潔而高貴,但是王座下的眾人都知道她雷霆般的手段,當目光與之對視時,都不禁低下了頭顱,溫馴的露出臣服之色。
作為政客,他們並不恐懼瑪麗下令坑殺數百名的新教徒,平民的死亡並不能讓他們的內心產生任何的波動,可當她下達第二道詔書,絞殺她的情人——新教的主教德雷克·安約森,這個既是她的政敵又曾經與她親密無間的愛人時,所有人都明白她不單單是為情所困的女人,也是這個國家獨一無二的王,她不允許任何撼動她的王權,哪怕那個人是她所眷戀的愛人。
瑪麗微微一笑,她深深明白這些失敗者中有很多人並沒有真心的臣服於她,他們隻是暫時懼怕她的血腥手段,王權的爭鬥永遠是無休止的,隻要她坐在王位上一天,就代表著戰鬥並沒有結束,也許有一天自己會死在他們某一個人的手中,但是她相信,在那天來到之前,反叛者的鮮血會先一步染紅她腳下的地毯。
“Cut!”弗蘭克·洛伊德搓著手興奮的大喊著:“太棒了,精彩極了!相信我,嘉蘭,瑪麗會為你帶來一座奧斯卡的,奧斯卡屬於你,它必須屬於你。”
弗蘭克·洛伊德實在太興奮了,沒有人能比他更懂得嘉蘭這段表演裡所蘊含的情緒,她完全就是瑪麗的再生,他相信就是刻薄的英國皇室也不能否定嘉蘭所呈現出的瑪麗女王。
嘉蘭並沒有這一聲“Cut!”而走下王座,她的坐姿甚至沒有任何的變化,她沉浸在角色中一時難以脫離,甚至弗蘭克興奮的大喊聲對她來說都是那樣遙遠。
她似乎和瑪麗融為一體,她是如此的憐愛著瑪麗,她理解她的野心,憐惜她年少時的處境,如果在少時有人溫暖的擁抱過她,她的人生絕不會隻充斥著權利與穀欠望,她所深愛的情人也不會成為她權利的獻祭品。
基努·裡維斯似乎理解嘉蘭難以脫離角色的狀況,他並沒有第一時間過去擁抱嘉蘭以示慶祝,直到嘉蘭從角色中脫離,露出一個獨屬於嘉蘭的矜傲表情後,他才上前和她慶祝。
“弗蘭克說的沒錯,你值得一座奧斯卡。”基努·裡維斯真心誠意的說道,如果《瑪麗一世》能夠獲獎的話,那麼必將有嘉蘭提名,他深信這一點。
嘉蘭伸手擁抱著基努·裡維斯,她不知道奧斯卡會不會喜歡這個表演,但是目前為止瑪麗是她所飾演過的角色中最為特彆的一個,也許因為她是曾存在過的曆史人物,哪怕劇本經過改編,但是她的點點滴滴也滲透著這個人物,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悲劇性人物。
“我今天就要回洛杉磯,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去?”嘉蘭對基努·裡維斯發出邀請,結束了《瑪麗一世》的拍攝並不意味著她擁有了假期,她必須馬上洛杉磯,為接下來的《蝙蝠俠》做準備。
基努·裡維斯謝絕了嘉蘭的邀請,他笑道:“我還想在倫敦逗留幾天,如果不是你馬上要回洛杉磯,我其實想邀請你去看一場樂隊演出。”
“這可真是遺憾,我雖然非常期待可以擁有一個短暫的假期,但是我必須要為新角色做準備,我相信我們還有機會去看一場樂隊演出是嗎?回洛杉磯一定要聯係我。”嘉蘭臉上露出遺憾的表情,她齜牙咧嘴的做了一個鬼臉,強調道:“回洛杉磯一定要聯係我,我可不想我們的友情隻停留在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