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年紀一大把還跟年輕人一起念書領著最低的補貼,怪不好意思的,等明年實習有工資了,我再幫你們添置些家具。”
趙建軍是三年前考上的大學,就讀師範專業。
這時代人們最為看好的職業是部隊軍官、機關單位、工廠工人。
教師是不怎麼受人重視的,尤其是教小學的,坊間還有這麼一句話“家有隔夜糧,不當孩子王”。
但是趙建軍向來不在意彆人的眼色,他毅然選擇師範類,主要還是因為師範類有生活補助,每個月15塊相當於工廠的學徒工資了。
所以儘管彆人不看好,趙建軍還是選擇了師範。
想必趙建軍手上這些錢就是平時偷偷攢下,不過錢還好藏,票據就有些困難了。
畢竟去街道辦領票這種事,肯定輪不到趙建軍去乾,二伯娘能給二伯瞄一眼那些票都算好說話了,怎麼可能給二伯保管。
所以,趙建軍手上這十尺布票就顯得尤為可疑。
感受到趙青葵的疑惑,趙建軍憨笑著回答:
“這些票是跟同學換的,農村裡的同學偶爾會把家裡用不上的票偷偷拿來換些他們用的。”
趙青葵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趙建軍見侄女感興趣又耐著性子科普了幾句。
這裡的布票都有時間限製,一般兩年就過期,規定期限內不用就用不了。
但這年頭布票少不說,扯了布還得自己會做,如果托彆人幫做衣服要央求好久等好久,所以好些人領到布票轉頭就賣了。
趙青葵正愁該去哪裡弄布票,聽趙建軍一席話,她決定改天去白晝城的大學溜達一圈,或者直接把二伯發展成自己的下線,讓他幫收購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