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看呆了李月兒,她跟陳勁鬆他們出去推廣過,口都說乾了,可惜市民們隻願給掌聲真正掏錢的沒有。
而趙青葵卻輕輕巧巧的搞定了幾個大客戶。
這……差彆到底在哪裡。
誰知已經談成大單的某葵卻沒有著急點頭,她老神在在地朝幾位叔搖搖頭:“各位叔,你們隻買袋子格局未免小了。”
“啥?”幾個叔又不明白了:“我們買的可不少,動輒就是上萬個的。”
趙青葵繼續搖頭:“你們要大膽一點,當賣的那個不好嗎?為什麼要當買的那個?”
“???”大叔們呆住了:“什……什麼?”
“如果你們有興趣,應該把塑料袋生產鏈買下來自己做。”
“自……自己做?”
“他……他們不做嘛?”
“他們應該不願意吧?”三位叔都有些受寵若驚。
畢竟這種生財的路子可跟彆的不一樣,方便袋可不是服裝生產車間,沒有配方和設備誰能做?有這方子,誰會傻傻的讓出來?
“剛才介紹過了,李大姐他們實驗室很多新興項目研發出來就是給有眼光的人來做的。
辟如這個塑料袋隻要跟他們買這項技術就能自己生產,而且就算以後不想做了,還可以繼續轉賣給彆人,他們完全不會乾涉。”
趙青葵這麼一說,幾人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幾人怎麼著也是在商海沉浮了小半年的人,對於新鮮事物有天然的敏銳嗅覺,剛才趙青葵一頓演示就連他們自己也心動更彆說彆人。
“這個要多少錢?”
“設備投入包涵專利費,整個項目弄下來一萬五左右。”趙青葵給他們報了價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