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公司就如同把一個門窗上的鐵三角平鋪在了大十字街的東北角上。
說是百貨大樓,其實就隻有一樓營業,而且跟真正的貿易局下屬中國百貨公司沒有一毛錢關係。
能真正稱為百貨公司的,全國也不超過十家,在統籌統銷時代有資格從一級站采購。
而縣級的商場、供銷社需從二級或三級批發站采購。
級彆越低的批發渠道,可供應的商品種類越有限,價格越貴。
這類采購模式隨著私營經濟的的發展,在沿海地區70年代末就基本消失,許多供銷單位都會從私人開辦的集體企業拿低價貨。
隻有民營經濟不發達的中西部把這種采購模式延續到八十年代初。
所謂的二樓也就隻有東半部有,西半部就是一座大平房。應該是領導辦公的地方。
西側有個櫥窗,是副食部,賣的是煙酒糖茶,小零食。
最北麵是李和剛剛路過的後門,裡麵是一所大院子,是員工上下班的必經之地,從百貨公司倉庫運來的貨物也是由此運進。
百貨公司的大門口有不少人抱著紙箱子出租售賣小人書,周圍都圍了一圈小孩子。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畫本成了孩子們獲取知識和消遣娛樂的最好的夥伴。
李和問老四,“買不買”。
老四說,“哄小孩子的,沒意思。”
百貨公司裡麵,凡是靠牆的地方都擺有貨架,貨架的前麵自然都是櫃台。
小到諸如鉗子、釘子之類的日用五金工具,本子、筆之類的文具用品,大到家具,自行車,縫紉機等,基本都有。
為了收錢和找錢方便,每一組櫃台上方都拉起了鐵絲,鐵絲上串著鐵夾子,單據和錢就夾在鐵夾子上飛來飛去,頗為壯觀。
李和先是對照手裡的票,一個個的櫃台過去掃貨,根本就沒想過把手裡的票留著。
之前在京城,雖然手裡不缺票,可是坐火車千裡迢迢帶回來,太麻煩。
現在手裡有錢有票,離家近,多整幾個編織袋就能背回家了。
先是從服裝布匹櫃台開始,布料櫃擺放著各種顏色的布匹,售貨員手裡常拿著一根木尺。
李和直接一把票給售貨員,“同誌,就買這些的”。
李和讓老四選了亮的顏色,老四說,“哥太多了吧?”。
售貨員報了每種布料價格,又不確定的問李和,“同誌,就是全部給你最便宜的粗布,也要200多塊錢呢,你有這麼多錢嗎?可彆沒事逗人玩”。
李和土豪似的掏出一把大團結,“同誌,儘管量吧”。
售貨員看著桌子上那一把大團結,心裡很震驚,不是沒見過闊氣的,可是一次性這麼花錢的倒是真沒見過,還讓一個半大姑娘出來選布料,不是鬨著玩嗎?
不過最終還是按照老四選的布,量好尺寸,用剪刀剪個小口,然後雙手一撕,呲的一聲,聲音很好聽。
接著算盤劈裡啪啦,“同誌,一共375塊3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