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82:禮物(1 / 2)

我的1979 爭斤論兩花花帽 5031 字 10個月前

李和跟何芳回家,隻有一個於老太太坐在堂屋沒事逗著幾條狗玩。

李和問,“都走了?”。

於老太太道,“都走了,這不我留下給你看門嘛。什麼領導請吃飯,一大幫子人,他家這小子是真的混的有名堂了”。

何芳道,“那我燒飯,你在這吃一口?”。

於老太太道,“不留了,中午還剩下那麼多菜呢,不知道我家那老頭子怎麼處理呢,我回去給他扔了,我就從來不吃剩菜,他吧,非要吃剩菜。這夏天放不好就是餿味”。

李和笑笑,送走了於老太太,就幫著何芳開始做晚飯。

當晚李和等到八九點鐘,李老頭一家都沒有回來,他也就插門睡覺了。

賓館多的是,他們一家子哪裡睡不得。

早上起來,李和見門口有賣油條的,就買了幾根油條。

巷口裡多了不少推著自行車賣東西的農民,大部分都是來自附近的郊區,一線城市是決不允許沒有本市固定工作的外地人長期居住的,嚴苛的戶籍管理製度,它徹底剝奪了絕大多數人到大城市生活的可能。

做小保姆或者泥瓦工的臨時工們,會被一次次查抄後,整車的送往收容遣送站。

這些賣東西的人在自行車上焊上了鐵管子,載上籮筐,沿街串巷,有豆芽,有豆腐,也有一些青菜。甚至爆米花、瓜子這些炒貨都有。

可以給錢也可以給糧票,但是糧票現在不怎麼值錢了。

前兩年糧票最高時,京城一斤糧票可以當四毛錢,全國糧票高達一塊二,很值錢。

這會跌到了一毛錢,一斤糧票換到的瓜子,也就是那麼兩把。

各街道辦事處都興辦了第三產業,基本全部是街道型知青企業,知青湊錢,街道提供經營場所和執照創辦起來的。

如果在南方可能是私營企業,但是在京城,始終都是這種集體性質的。

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也同時在和國企搶奪原材料資源,搶奪計劃外物質。

在一夜間大家都變成了倒爺,幾乎人人都在談論著發財之道。

滿街都在商談著盤條、水泥、彩電、汽車、摩托車甚至麻袋的大生意,盤條不是幾百噸都沒人聊。

許多人家裡開始光明正大的擺財神爺了,甚至文關公和武關公都分的特彆仔細,誰說中國人不信教。

李和就坐在門檻上一邊扒稀飯,一邊聽巷口老太太們八卦。

何芳都覺得李和有股小市民勁,喜歡瞎打聽。

隻聽得嘎的一聲,急促的緊刹車,李家聲那輛黑得鋥亮的桑塔納在李和麵前停了個穩。

李老頭先下了車,還把孫子從車上抱了出來,滿臉蕩漾的笑意,怎麼都掩飾不了的。

他問李和,“鍋裡還有飯不?”。

“有,你們趕緊去吃一口”,李和回答道。

“走,爺帶你吃早飯”。

李家聲也帶著老婆孩子下了車,對坐在門檻上的李和道,“抱歉,昨天走的匆忙,也沒跟你打招呼”。

“不要那麼客氣,你進去吃點早飯吧”。

吃完早飯以後,李和還是照樣老樣子,泡杯茶,葡萄藤下一趟,看書或者聽廣播。

李家聲不聲不響的走過來,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小兄弟,倒是好興致,不介意跟你聊一聊吧”。

又掏出一盒雪茄,拿出一根遞給李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