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定能,不光是服裝產業,隻要是輕功產業咱都能給他擠破產,眼鏡、工藝美術品、塑料製品、五金製品、家用電器、羽絨及其製品,咱們一項項慢慢來,總會有那麼一天的”,李和不免有點向往,他想著哪怕能把國內輕工業的進程提前個幾年也是好的。
“那我們組建這個輕工業聯合會的目的就是打價格戰的?”。
李和笑著道,“那你以為呢?就是要抱團到國際上打價格戰,沒有比中國更勤勞和更能吃苦的工人了,如果拚勞動力都拚不過,中國製造業哪裡還能有前途”。
簡單的把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原因歸功於勞動力豐富是不正確的,印度、東南亞都有豐富勞動力,哪怕是非洲都不缺人,但是偏偏隻有中國製造業崛起了。
還是功歸於中國人的吃苦耐勞。
雖然會有血汗工廠的既視感,但是拋開生產力談待遇就是耍流氓,具有“胡不食肉糜”的優越感。分工本來就是這個世界進步的體現,對於此時中國人的痛點是如何解決穿衣吃飯,而不是苦和累。
工人拚命加班才換來很少的工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國家窮唄。
一切的一切取決於生產力。
“我們很多代工廠都是按照我們的要求,采用的計件績效工資,很多工人恨不得24小時待在產線上,確實能吃苦啊”,於德華不得不感慨工人們為了每個月為了多出幾塊錢加班工資而付出的狠勁,那股子狠勁令他都感動敬佩。
“是的,這就是我的信心所在。都這麼拚,發展不起來,才叫沒天理。所以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就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從質變到量變,都會有一個過程,不要去忽略這個過程”。
於德華抿了一口茶,忍不住樂了,“聽你這麼一說,好像咱做的事情就跟功在千秋一樣,有多了不起似得”。
“功在千秋我不敢說,起碼是為社會做貢獻。再說也是利國利己,你就不想想,你把這事做成了,你將來有登上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上的一天?”。
於德華嘿嘿一笑,“還真有可能”。
隻要把輕工業聯合會給搞成了,他手裡到時候能有多少代工廠,他能出口的產品能有多少,能賺多少錢!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了!
“還有,代工廠的技術改造繼續做,咱們繼續給他們借款”,李和從去年就要求於德華給一些技術設備不好的企業做外彙貸款,數額都是不大,隻有十幾萬美金,用來從國外進口設備,而且大多是舊設備和淘汰設備,但是卻把工廠的產品質量提升了好幾個等級。
“光這項咱們在外彙彙率上就虧了600多萬人民幣”,於德華有點心疼的說道,按他的想法,給貸款就是已經足夠讓很多工廠當爺爺供著了,關鍵還給固定彙率,就是說借款的時候是什麼彙率,還款的時候也是什麼彙率,對這些廠子簡直寬厚的不像話了,官方彙率和市場彙率有6塊錢的差價呢,一年借出100萬美金,就是差600萬人民幣,嚴格來說,他於德華一年要少賺600萬人民幣。
“如果讓他們用浮動彙率,這些廠子沒幾個能活的下來。”,李和也是沒辦法,為了長遠的發展,這些都是必須做的。有些廠子為了技術改造,做了外彙貸款,設備提升了,是賺了回來外彙,可是這些外彙落不到廠子的口袋裡,最終要按照官方彙率兌換成人民幣的,結果最後還款的時候都是高價從市場上買外彙,這一來一回就是虧錢。
“那我就聽你的”,於德華也就抱怨一下,他還是挺享受被廠家供著的感覺,他這幾年聽過的好話,比他一輩子聽見的都要多,走到哪裡現在都是前呼後擁,走哪裡也敢吹一句人麵廣,朋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