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470、求訂閱。。。。(1 / 2)

我的1979 爭斤論兩花花帽 4859 字 10個月前

不管是付霞,還是李愛軍,甚至平鬆,最近三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行業內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隨著規模的擴大,算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了。

可是,各自越成功,理念越不近相同,相互間整合在一起的成功率也在降低。

由於每個人在市場上的成熟成熟程度和中國經濟本身的增長,每家廠子已經到了有一定量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李和還沒有很大的決心去做產業整合並購,他認為中國傳統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目前的產業結構呈現出小散亂弱的格局。

要不了幾年,因為市場規模很誘人,產業前景很看好,結果,大量的商人一齊湧入那些新興大產業,從紡織、小商品到鋼鐵、化工到石油到金屬到汽車,各行各業大家都來搞,雨後春筍一樣地冒出成批的廠商,低水平、低起點重複建設,廠商林立。

隻要是門檻低的行業,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廠商林立、惡性競爭的局麵,結果就是大家都打價格戰,打到市場秩序混亂,往往導致全行業虧損或者是微利,產業整體失效。

行業內的廠商生存維艱,大家都在喝湯,吃不到大肉。

這是100多年前美國摩根時代的產業特點。

這個階段中國是必須經曆的,描述美國那個時代產業特點的語彙,可以用來描述往後幾年的中國產業狀況。

比如說,重複建設、廠商林立、惡性競爭、價格戰不息、市場秩序混亂等等。

雖然從1990年至今,中國的產業並購整合一直在發生,隻不過這兩年以後更加高頻,2000以後才是並購整合的高頻階段,房地產、金融、材料、能源等資源會越來越集中。

有的是同行業的橫向並購,有的是產業鏈的縱向擴張。

從目前來說,中國的整體行業發展是不均衡的,有些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非常高,行業處於產能過剩階段。

對於新經濟行業,龍頭企業還沒有誕生,或者誕生的龍頭企業並沒有超出其他企業的非常優秀的運營效率和商業模式。

中國產業資本的不均衡,恰恰是李和目前的投資機會。

他早就開始了全麵切入控股型投資,目前控股型投資了很多家企業。李和手裡資本正在積極觀察其中產業整合的機會。

他最大的希望,是通過並購整合,塑造一兩家的領軍企業。

整合中蘊含著哪些機會和潛在風險,又呈現出怎樣的新趨勢?

該如何開展整合行為,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

李和自己都不明白。

但是呢,他又不得不整合,因為再不整合,馬上會麵臨的轉型的瓶頸更加急迫,最早碰到天花板,平鬆他們完全有可能拖他大方向的後腿。

整合策略既可以作為他的退出手段,給他們獨立自主的機會,畢竟他們跟了他這些年,他應該給他們自己一片天地。當然,也可以作為繼續合作擴大主業和相應產業的一種方式,還可以作為當某個行業進入平台期後,進一步價值整合的方法。

李和的打法,不同於許多的創業者的股權投資思路,需要具有實業能力、金融能力,能夠在境內外不同市場間有相應投資能力的職業化團隊,來進行相應的操作。

他的發展完全靠先知一般的預言,替大家指明方向和道路,起一個燈塔的作用,在創業團隊中並沒有親自參與,事必躬親,受苦受累最多的還是平鬆和李愛軍這些人,所以他既有愧疚,又有感激。

他此時憑空一句話要整合,總歸要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顧忌一下這麼多年的交情。

平鬆看了看付彪,滿不在乎的道,“我跟著二彪哥乾,以二彪哥為首,我聽他的。”

他說這話,豪氣乾雲,但是是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隻有他自己清楚了,因為從層次上來說,他雖然曾經是跟著二彪的,但是現在的地位不會比二彪差。

四九城滿打聽,很少有不知道他平老板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