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來了客人,全村立即就哄了,趕他們吃完飯,大隊的乾部也來了,都稀奇江家怎麼就連著來開車的客人?
聽說是來了大乾部,也是來找投資人的。
村長和書記帶了幾個在村子說話頂事的人,村民進了可院子,都是希望能給江家村投資修路或者開個廠子,山區的地不少,要是都能在家近處賺到錢,還可以照顧進處的地。
大家想的都挺好,實際的困難很多,誰想修賺不到錢的公路,這裡太偏僻,都是山裡的村民,連養路費都收不到,現在還沒有那樣的傻蛋白做奉獻的。
討論了兩天,最後隻有依靠柳城祿給他們尋找願意投資的人。
近處沒有幾個山村,柳城祿建議他們大隊聯係彆的山村先把土路修好,起碼得先能進汽車。
幾個小車兒還是很艱難的進了來,中間不隔大山,村裡可以組織勞力先開出一個大荒兒。
不自力更生,全依靠國家也是辦不到。
雲風可是知道要要達到全農村都要通小公路,那還早著呢。
隻有自己想辦法奮鬥,給自己開辟道路。
指望著去打工,文化低,沒有技術,終歸不易脫貧。
最後三個村子的乾部都來了,大家聯合一起動手,各負責自己寸接壤的土路的維修,能走動大貨車就行,就是為了把他們養殖的東西運出去。
現在正是農閒,讓家裡的婦女小孩兒照顧地,男勞力和壯婦女都參加修路。決定好了,定了計劃,一個村出多少人,工錢怎麼計算,不能有吃虧占便宜的,還是和生產的一樣出工記工分兒,以後用大隊的收入補貼出工人員。
一切做的都很細,大家都沒了意見,定了養殖收購合同,雲風出了十萬投資,幾個村子的都搞養殖。
雲風覺得就夠她用了,村民也可以脫貧。
發展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隻有先發展這幾個村子。
在柳家住了五天,發展了六十家養殖戶。
給江雪瑩的父親造了一個衣冠塚,用木頭雕了一個人,寫上江國臣的姓名。
江雪瑩母親的棺材已經爛掉了,就買了壽材重新裝殮,跟江國臣的棺木並了墳。
江國臣成了烈士,大隊操持重新祭奠,他的名字進了烈士陵園,一切都安排妥了。
江雪瑩和江家老太太說話說的嗓子都啞了,雲風很是心疼,柳城祿更心疼。
雲風要快回家,江雪瑩和老太太說了幾天的話,江雪瑩可沒少哭,哭了父親哭母親,雲風不想讓她傷心太過,勸她回家,臨走江雪瑩再次的給父母上墳。
戀戀不舍的離開江家峪。
在以後江雪瑩年年都要回去兩次上墳,這都是以後的事。
雲風投的資,也是為了江雪瑩的家鄉,讓她心裡有個安慰,她還可以常回家看看,以慰她幾十年的思鄉之情。
雲風的車才停到大門前,柳家的人就在這裡等著呢。
他們這是天天堵著,不能這麼巧吧?他們回來就趕上了。
柳城才和柳媚兒從車上下來,跟著雲風一家人進了大門,還有一輛車急急的跑了,雲風一猜就知道是乾什麼去了。
那個車回來的不慢,車上下來的是柳家老太太和老頭兒,柳城功和柳城才的老婆。
一家的主事人都到了,他們的目的很顯然。
雲風的孩子還沒有放下,就聽到老太太訓斥柳城祿的高嗓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