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曹靖華遊過大理之後,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對聯一闕: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下關風,下關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
關於下關的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
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
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彆大。
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麵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穀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彆大。
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穀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
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裡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
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
到清代晚期,由於遊觀的人太多,特彆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
據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蒼山雪,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
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
為了讓瘟神永不複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
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
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
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
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傳說這麼美麗,聽著是那麼的吸引人,都是美好的向往,導遊給遊客講故事,聽得人入迷,對大理也是著了迷。
逛回去之後也會念念不忘,雲鳳就想每一季來旅遊一次,看個全春夏秋冬的美麗大理,也不枉在人世間走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