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啊!這產量!”另一頭,自從第一天來到棉村,林來弟跟丈夫就沒有挪地方,反而是仔細地考察。
紅薯長得快,加上肥施的好,又有樓寧的神農之力加持,長勢格外喜人,不出一個半月就能收獲地一批。
等到大隊長帶頭掏出這一荏的產量,那成山地堆在曬穀場上的紅薯,讓眾人都驚得掉了下巴。
跟之前又小又乾的紅薯不同,這一批新收上來的小家夥,每個都有嬰兒的小臂大。個頭大並不代表好吃,所以大隊長還各畝地都抽了十個紅薯出來,當場丟火裡烤。
等熟悉的、而又更加濃鬱的甜香竄出,晶瑩的蜜汁緩緩從芽眼處流出,不隻林來弟等人目瞪口呆,就是棉村的人也沒有想到,這新一批重新讓林招弟育種過的紅薯,能夠帶給他們這麼大的驚喜。
一麵怪叫一麵掰開或是砸開紅薯,綿密鬆軟、或紮實緊密、或彈牙晶瑩、或盈盈地透著澱粉色澤的紅薯,煨透大家疲勞又饑餓的胃袋。
搭上樓寧親自上山捉的野豬,煙過風乾而成的臘肉乾煸炒蒜苗,澆在烤紅薯上,混著老梗茶香,那才是莊稼人辛勞一天最好的犒賞。
不過不管怎麼樣,再熱切的用餐氣氛,也比不上看到滿滿收獲的喜悅。
“這,產量估計能有之前的兩倍,達到一萬斤一畝了吧?”林來弟的丈夫姓楊,平實沉默地一棍子下去都憋不出個字來,偏偏看到這些滿山的收獲,也憋不住嘴,“真是太了不起,而且個頭看上去相當均勻,這連j國那裡都不敢說有這技術。”
來之前看過報告他們還不相信,覺得一個小小的棉村肯定造假。畢竟這地方有林來弟,對方從小在這長大,對於這地方的貧脊相當清楚。
但,事到如今,他們才明白。
或許真正有問題的是他們的技術,還有他們自己過於貧脊的想象力。
“不過都這樣,你還覺得遺傳特性沒有穩定嗎?”大姐夫咬著嘴裡噴香的紅薯,咬一口豬肉,狼吞虎咽地問,“我覺得看上去都很一致,味道上每一區都差不多,實在沒有什麼好觀察的。”
畢竟樓寧一天不肯交出東西,其他更窮困的地方,就一天得不到緩解。
“這批東西,那是因為在棉村才能夠長的好。”樓寧知道對方急,要是可以的話自己也恨不得馬上就把這山頭的綠意給翻過去對麵。
但這得跟現實結合啊。
“我有請娘去上樹村種了幾批,都沒有這勢頭。”樓寧客觀地拿出數據給自家姐夫看,“漚肥跟兼苗這些我們步驟都一樣,不過很可惜,他們的確長的比原本的好一些,但大約隻在50公克上下的區彆。”
“我覺得單憑這樣,一來成效不大,不如讓他們按照原地追肥。二來,已經可以證明這批紅薯苗還有待改進。”
樓寧對自己的要求高。
一個地方產量高的確可以算做成功,甚至她不求進步,大家也不會對她苛求。
不過既然自己可以提高到一萬斤一畝,距離係統要求兩萬斤一畝的標準還足足差一倍,這就表示自己還不到最優化效果。
她可是神農傳人,當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半成品流落到外麵去。
要,就要拿最好的狀態出去給大家看!
最好的紅薯!
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