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讓我看看,這些微含量的小東西,到底是什麼好了!”
要是可以把返祖的力量以科學手法分析出來也不錯,至少返祖人之後可以不再稀有,並且能夠發揮出人多力量大的效果,或許還能給自己爭取兩天假?
“嗯,不過這個科學院應該有研究,一直不能成功,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思路是無法被複製的?”樓寧手指微微一頓,很快地拋開念頭。
“算了,我現在就在這七零年代生活,優先級還是林招弟的夢想。”
微含量的元素畢竟已經被抓住小尾巴。
雖然這東西特彆小巧,又活性高,於各種環境條件下皆會有不同的轉變,不好定性。但在樓寧跟老教授的努力之下,還是在一年後把它給成功的捕捉。
而在這個時候,棉村的產量已經來到每畝一萬五千斤,讓不少專家學者大跌眼鏡,難以置信。
甚至還有國外的考察團特意申請要過來見識,覺得這世界上居然還能夠出現這樣的奇跡,實在太過難得。
棉村的成果已經變成了不少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眼中的奇跡,大家覺得這除去土壤的成分加持,華夏漚肥的技術,還有種植方法將更加關鍵。
要不然,以華夏其他更肥沃的地方,甚至國外也有許多適宜紅薯生長的地區,也沒有這麼瘋狂的效果。
“無法複製?”但等到大家學程棉村的人的手法,回去自家窩裡勤勤懇懇嘗試,過了大半年卻發現這情況跟他們當初想的不同,紛紛傻眼。
農業這塊殊途同歸,也許手法上麵,地理氣候人手因素皆會有影響。可是隻要大範圍把持住,基本上還是可以看到明顯的提高才對。
可惜的是,棉村的盛景,無法得到複現。
頂多提高3到5個百分點,已經是他們目前最好的成績。
“我們的紅薯苗基本性狀已經穩定,大家或許可以拿這個回去試試看。”樓寧站在笑得一臉高興的老教授身邊,有些無奈又好氣地對大家說,“不過這畢竟是植物,請大家在確定不會對原生態造成影響的前提之下,劃出一定的範圍試種。”
紅薯生存能力強,華夏區畢竟同枝連氣,物種雖然有些不同,可不會到天翻地覆。
但國外可不一樣。
樓寧還記得光是岡薩星跟隔壁的紅石星,連每日晝長就不同,同一株星光草放到兩地都會有不同的生長情況,那就更彆提繁殖能力旺盛的紅薯了。
必須要謹慎以待。
“多謝提醒,我們會注意的。”其他人本來還覺得這個小姑娘是撞大運才得到這個研究成果。
結果沒想到對方還能如此細致妥貼,又忽然嫉妒起華夏怎麼老是能夠找到這麼好的人才?
“嘿!這些紅薯都是我小徒弟培育的,你們記得要把側良好的數據回傳給我們啊!”老教授雙手背著身後,一臉得意洋洋地看著這些人,咧嘴笑,“說不定,我們還能夠研究出更好的紅薯呢!”
大家聽著心裡那個氣,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偏偏比不過華夏人種地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