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這個意外發展,上頭吃驚之餘,也馬上重視起來。
之前棉村主要靠著紅薯揚名,從粉絲,到調理包,再到紅薯乾等小點心,都是相當實在的農產品。
其中那些用本地動物做的食物調理包,大家雖然也頗為讚賞,卻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價值。
現在讓這些專家點出來,火速令上頭加緊派人過來研究跟進。
畢竟農業出口也是提高國家經濟重要的一環,如果棉村的動物真的能夠獲得這些大國的欽賴,說不定他們能夠少走不少彎路,得到最大經濟效益。
“林專家,接下來就麻煩您了。”又是兩年過去,樓寧隨著考察團東奔西走,還飛出國走訪各地的農業跟畜牧,得到不少靈感。
她跟著老教授研究紅薯,以習慣親自到第一線耕種研究聞名。加上自己滿滿的研究結果,已經在大學剛畢業的同時,就得到‘專家’這個充滿正向積極的封號。
“辛苦。”樓寧身穿著大衣,腳下蹬著牛皮長靴,臉上掛著一副平光眼鏡,彷佛一名女學究,直奔著棉村的地裡,“第一批自然農藥效果怎麼樣?”
“效果很好!”迎接樓寧的是幾名過來實習的代表,他們並非本科出身,但在家鄉都是頗為出色的農人,這次是特意過來研究棉村最新開發的自然農藥。
“殺蟲效果達到百分之七十,對紅薯並沒有影響,土壤的酸堿值隻有微微偏酸,還在評估的承受範圍內。”
“這批農藥也沒有讓家畜有反感的情況,氣味也不大,甚至還有母雞跟母鴨跑去下蛋。”另個人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然後說,“要是真能開發成功,估計大家都要樂瘋了。”
對於他的說法大家都深有體會。
農人靠天吃飯,先朝地躬親、後追肥灑農藥。
有些地方一年耕作的次數頻繁,榨乾土地的營養價值,加上部分供銷社會提供錯誤資訊,讓農民買了高昂的農藥,卻沒有半點用處,損失慘重。
最糟糕的還有因為劣質農藥,從而引發的水土汙染。由於其中含有重金屬,不但家畜引用到會大範圍猝死。就是人喝到也會染病。
所以當棉村決定開發綠色農藥,采用自然的物種特性來做區隔,對於不少以種田維生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希望。
現在來看,希望已經不遠了。
這一切,都是這小姑娘的功勞。
“我也沒有幫上什麼忙,就提供一個思路。”樓寧聽到他們這麼說,登時好笑,“你們千裡迢迢過來住了一年多,跟著大家一起種地調配藥劑比例,怎麼也不算算自己呢?”
她這一年基本不在棉村,忙都已經忙昏頭,不斷瘋狂吸收各種以前沒有吸收過的知識,頂多隨時追蹤家鄉的消息。就是老林家等人都很少管了。
這農藥的研發成功,她真不覺自己能夠排上功臣的名次。
“哪裡,在我們研究陷入瓶頸的時候,還是您給的方法呢!”顯然這一波功勞,大家也要算到樓寧頭上。
隻見剛剛幾個農人臉讓露出憨厚的笑容,撓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