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調相當的溫暖。”這是聽過彼得奧爾曼版本的人,最直觀的感覺。
雖然他們都很清楚,一首歌如果換了人演奏的話,本來就有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變化。
但是變化的幅度大到現在這種程度,仍然讓人感到相當吃驚。
因為不管是誰,總是很難逃脫原版的陰影。尤其是這首歌的原曲是出自彼得奧爾曼之首,嚴格說起來,這位對《時間長河》這首歌的理解,肯定以經超過所有人才對。
可即便如此,大家在聽著林怡南版本的《時間長河》卻一點都不顯得突兀,反而會覺得──啊!我們就是時間長河中的一顆砂礫。
這個世界如果不是由我們所組成,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真好聽。”電視機麵前,有個正在哄寶寶的年輕媽媽注意到自家哭鬨的寶寶,因為聽到這首歌而瞬間秒睡,忍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
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有因為趕不出題目的研究生,在聽到這首歌的轉播之後,忍不住靈感暴棚,從而抓著日漸稀疏的頭發,興致衝衝地重新打開電腦,開始輕快地敲打出來。
也有本來寫不出程序碼的工程師,因為聽到這首歌,發現自己其實有更簡單的邏輯可以寫出代碼,從而喜氣洋洋地直接刪掉自己寫出的上千行代碼,然後飛快地敲擊起來。
那麼留在現場的大家,對於這首歌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自己緊繃的神經,似乎因為跟著時間長河的流動,見證花開花落,一個朝代的興盛與衰亡,甚至是因為跨越了板塊的鴻溝,沒有現實的阻隔,所以整個人彷佛跟可以飛起來似地。
抽離到外太空,親眼看著地球孕育這麼多生命,科技的進展,日升月落。
接著,又化為一粒砂礫,在整個時間長河中徜徉。
令人潸潸淚下,又回味無窮。
“這首歌,原本其實沒有那麼好聽的。”作為評委們,大家自然一開始早已去研究過這首歌,可以說,他們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並不看好林怡南的表現。
一首歌到達結尾,本來是利用炮火隆隆,反過來希望可以讓大家警醒到,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戰爭或許可以加快推進某些事情的進程,但是唯有和平、為有大家眾誌儘誠地一起為同個理想而努力,才有可能締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所以作者毫不猶豫地賜死在遊樂園中因為入戲過深的主角們,讓他們通過死亡,好好地為自己的驕傲與自大而醒神。
並且同時讓所有這個故事的讀者們,可以從中學習到──
主宰他人的命運,雖然聽起來是很酷很有趣的事情。
可是本質上,自己最應該抓住的。
是自己的命運。
這正是這首超技曲矛盾又令人著迷的地方。
可遠在華夏的林怡南聽到林宜南這麼彈奏,瞬間覺得,對方這是有話要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