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三皇子來頭大咧,皇上親口允諾的讓他來衙門當差,他能不來?
其實皇上當時隻是隨口一說,“還抓犯人呢,你這麼能耐,你下午就去衙門報道啊”,誰人不知這就是一句氣話,當不得真的,可是人家三皇子就是當真了,他不僅當真了,當日下午就興衝衝的帶著一幫人馬趕到了京都衙門,說是奉旨來當差,把李岩嚇得半死。
李岩是一個最會和稀泥的主兒,京兆尹這個職位可不好做啊,輕易容易得罪人,他沒幾年就要告老還鄉了,隻想著在他手上彆犯什麼大錯,至於彆的,他睜隻眼閉隻眼,管彆人乾嘛,他隻要自己好好的就行,是以看到這位小祖宗來的時候,李岩驚的都快要哭出來了,顫抖著話音讓人去宮裡頭送信,又把皇上氣得半死。
這個逆子!
還嫌不夠亂嗎?
他跑衙門去做什麼?
他去當什麼差?他能當什麼差?他把衙門拆掉還差不多!
皇上當即就下令讓三皇子滾回來見他,三皇子大大咧咧的給皇上回複道,兒臣是一個孝順的人,您讓我來衙門我就來,您讓我當差我就當,您放心,兒臣是一個特彆孝順的人,絕對會聽從你的吩咐,好好的完成任務,等兒臣當完差,再去宮裡見您。
意思就是:你讓我來,行,我來了。
但是你讓我走?不好意思啊,我來都來了,要走可沒那麼容易!
典型的請神容易送神難!尤其這個神,還是個瘟神!
皇上得到回複的時候差點沒把宮殿給拆了,這個三兒是越發能耐了啊,這是拿他的話來堵他的嘴啊?
可偏偏這話又確實是他說的。
二皇子適時在下麵加了一嘴:“三弟也太不識大體了。”生怕皇上不會衝三皇子發怒似的。
皇上本來就在氣頭上,聞言瞥了他一眼,沒吭聲,心裡卻道:你識大體?你識大體你天天跟太子較勁?
你背地裡做的那些事情,真以為朕不知道嗎?
元帝就是這脾氣,生性多疑,還特彆愛跟人反著來。比如,你要是和他說往東,他肯定會想,為什麼要往東?是不是往東有什麼陰謀?朕憑什麼好聽你的?朕往西不好嗎?不對,你故意說往東,是不是知道朕不會聽你的,在逼著朕往西邊走?
然後元帝就會考慮南邊和北邊了。
本來皇上還打算重罰三皇子的,被二皇子這麼一攪和,皇上對三皇子的氣莫名其妙的就消掉了。
他甚至去想,三兒不就是胡鬨了些嘛,貪玩了些嘛?哎呀,鬨就鬨吧,玩就玩嘛,多大點事情?
哪個大臣家裡沒有幾個紈絝子弟啊?他堂堂一代帝王,要是連一個調皮的小兒子都養不起了嗎?這要是傳出去,還不得被人笑話死?
二皇子添油加醋的給三皇子扣了一個又一個帽子,皇上卻揮了揮手,罷了罷了,朕親口許諾的,金口一出,駟馬難追,朝令夕改算怎麼回事?
還讓太監去傳令,讓三皇子當差就要有當差的樣子,要好好的聽李大人的話,該審案的時候審案,該體察民情的時候體察民情,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收收心,磨練磨練,彆一天到晚的作.逼.倒.怪,儘給他丟人現眼,他要是敢惹出什麼事端,絕不輕饒!
這就純屬場麵話了。
也不想想,三皇子是什麼人?給他一根棍子他都能把天捅破的,又貴為皇子啊,您自己都慣著他了,誰還敢得罪他?
這說得好聽是三皇子去磨練心性,出了任何事情,拿他試問。可其實,他去了那裡,臟活累活肯定是彆人乾,有了功勞,那一準是他的,出了什麼事情,人家李大人先頂上了,難不成真的把三皇子推出來嗎?
那不是當眾打皇上的臉嗎?
二皇子氣的銀牙都快要咬碎了,父皇永遠都是這樣,不管三弟怎麼做,他都是無條件的偏袒著!!!
他心裡發怒,臉上卻還要麵帶微笑的說父皇好英明啊。他這時候就改了口,三弟從小就是這個性子,他人並不壞的,多寬容寬容就好了。
元帝意思意思的跟著罵了兩句,這事情也就翻篇了。
二皇子從宮裡出來後,頭一件事情就是傳信到張府,不是說七夕的時候要有動作嗎?讓他們趕緊做決斷,該抓的抓,該殺的殺,尤其是對三弟,一定不能手下留情,最好是把他的腿打斷了,讓他再也蹦躂不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改一下更新時間,每天三更,暫時定為早上九點,下午六點和晚上九點。
為什麼一個個都叫沈婉是:沙雕沈婉?
明明沙雕的是所有人啊……
全員沙雕!不會虐的,肯定不會,放心好了。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