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授搖了搖頭,一本正經道:“這就好比你拿著雞蛋去碰石頭,就算碰一百次,結果也都一樣。”
“因為這已經違背了人類的正常生理機能,畢竟咱們都隻是普通人嘛!5000米的時候,你可能還是活蹦亂跳的。但隻要過了8000米,情況就大不相同嘍。”
這時候,兩人身後的大屏幕上,突然一閃,出現了一組數據:
“海平麵空氣的含氧量約為209,但到了8000米高度,卻隻剩下78,珠峰的峰頂就隻有69。”
麵對鏡頭,蘇教授非常自信地笑道:
“這麼跟大家說吧,沒等到8000米的時候,人類的腦組織,可能就已經受到了永久性損傷,而過了這個高度,迎接我們的就是死亡,沒有第二個可能。”
一板一眼,有理有據。
既擺事實,又講道理。
也正因此,網絡上,支持蘇教授的人不在少數。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年輕人確實太狂了。
簡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能登上8000米已然是不俗了,能成功就已經創造了曆史。
全程無氧?
這也太扯了吧!
很快,因為社會的輿論,很多支持陸羽的粉絲,似乎也有些動搖了。
畢竟專家都發話了。
麵對種種質疑和酸言風語,陸羽不為所動。
但為了安慰一種支持者,他還是發了一條微博:
“我已下定決心。”
“假如必須依賴呼吸輔助器材的幫助,我寧可不做這樣的嘗試。”
“因為隻有這樣,我才能知道——”
“站在頂峰,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會開啟怎樣的新次元?”
“我會從珠峰和宇宙的關係中對自然得到哪些嶄新的體悟?”
“這是我所堅信的,我為了它而活著。”
一字一句。
同樣堅定決絕。
一時間,感染了無數的支持者。
從這個男人的無數成就及言行舉止中,他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他如熔岩一般旺盛的熱情與鬥誌!
或許,這就是陸羽。
一個融合了超人體魄與鋼鐵意誌為一體的極限運動大師!
不為任何人所動!
……
很快,挑戰的日子,終於來臨。
2019年9月19日。
晚上六點。
陸羽在營地打點裝備。
遵循避重就輕的原則,他最後將負重控製在20公斤以內,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裝備。
整理好背包,陸羽開始穿飛行服,裝備好了多功能傘包。
隨後,他頭戴雪帽,手拿登山仗。
腰間掛上登山鎬。
腳蹬連體登山靴。
最後,背上了那個印著紅牛logo的大容量的戶外背包,一切準備就緒!
而此刻,時間也已經來到了18點45分。
整裝待發後,陸羽懷抱無人機,亦步亦趨地向著絨布冰川的衝積扇走去,準備開始自己的終極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