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暗流,交織在一起,湧向四麵八方,一舉打破了水下應有的格局。
忽明忽暗的畫麵,充斥雜亂的水流聲。
直播間內。
觀眾們隻能從洶湧的水流中,偶爾看到陸羽掙紮的身影。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隻是瞧著,都覺著脊背發涼。
另外一邊,一頭紮入水下,顧不上臨危受難,陸羽立刻抓住衝浪板,並將自己的胸口緊緊地貼在板麵上,利用核心控製力,將身體緊緊縮成一團,減少與海水受力麵積。
不過,因為暗流的流向,實在太難以捉摸了。
一時間,幾乎尋找不到合適且安全的出浪區。
隻能隨波逐流,等待時機的來臨。
這是唯一的辦法。
也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連續不斷的upSet,會在來臨之時,使海麵變得波瀾迭起。
此時出浪,絕對會被拍得找不著北。
必須等待它減弱,再做打算。
與之相比,水下就顯得安全得多了。
但也要多加注意,如果被卷入暗流,可不是開玩笑的。
不過,因為有了被動技【遊刃有餘】的加成,身在水下時,陸羽卻是得心應手起來,足以應付當前的惡劣環境。
拘束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多時,在水下橫衝直撞了好一會兒,海麵上的upSet連續浪,好像緩和了不少。
見狀,陸羽試著活動了一下四肢。
果然沒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
於是,他便將身體伏在板麵上,張開雙腿,準備為自己的潛越出水,提供動力。
潛越(DuckDive),顧名思義,也就是鴨子潛水,是一種將衝浪板沉入水下的技術。
掌握了這個技術,衝浪者會像一個鴨子一樣,自由自在地貼在衝浪板上,浮起浮落,非常適合躲避這種連續不斷的upSet。
潛越技術,除了可以炫技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讓衝浪者變得更加遊刃有餘。
不會經常性的被浪拍回岸邊。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不必浪費太多的力氣在劃水區。
下一刻,感受了一番水上和水下的動靜,陸羽開始擺動雙腿,上浮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等待著眼前的這個浪頭過去。
判斷浪頭過去與否的方法很簡單。
隻需要感受浮力和水流的變化即可。
對於一個衝浪老手而言,這並不難。
思忖之際,浮力開始變大,水流開始減弱。
見狀,陸羽用手撐起衝浪板,與身體保持平行,提前遊到下一道浪的下方。
與浪頭正麵相對。
&,經常會形成一波又一波,尚未破碎的浪潮。
浪潮在海麵上,會以圓周運動的方式不斷地向前推進。
並在水下製造出一個又一個漩渦!
這個漩渦是潛越的天然動力,也是重中之重。
堪稱“衝浪者的第三隻手”!
水下潛越時,它會先把衝浪者“拉”到波浪的下麵,然後再“推”到後麵的出浪區,完成出水。
下一秒,說時遲,那時快。
漩渦的拉動力,突然襲來。
來不及多想,陸羽急忙用雙手撐住板緣,向下前方推動板頭,用肩膀的力量把衝浪板儘可能地往下壓。
與此同時,左腳用力踢板尾。
右腳像一隻蠍子一樣抬起,維持著身體平衡,靜待浪頭過去。
不一會兒,隨著時間的推移,衝浪板開始下降,逐漸與浪的底部平行。
察覺到這個變化,陸羽立刻彎曲手臂,並在波浪經過自己上方時,將身體拉到衝浪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