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內。
一眾水友們,盯著陸羽手中的小果子,端詳了好一會兒。
都沒猜到正點上。
最後,紛紛表示沒見過。
見狀,陸羽輕笑了兩聲,組織了一下語言,解釋道:
“各位,這其實是一種堅果……”
“學名叫昆士蘭栗,也有人叫它澳洲堅果,華夏人喜歡稱它為夏威夷果。怎麼樣,這個名字,大家應該很熟悉吧?”
“但實際上,這東西的原始產地根本不在夏威夷。”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完全是個噱頭。”
野生的夏威夷果是一種常綠喬木。
雙子葉植物。
樹冠高大。
喜歡生長在溫和、濕潤、風力小的地方。
成熟的夏威夷果不僅營養價值極其豐富,素來享有“乾果之王”的譽稱。
同時,果仁的油性也非常大。
極其易燃耐燒。
在野外,夏威夷果是製作火炬和野外照明裝備的不二之選!
直到今天。
生活在澳洲大陸北部雨林的原始土著。
也還是習慣用昆士蘭栗來製作火把照明。
堅果火把的製作方法。
非常簡單。
選擇成熟個大的堅果,用竹簽或是樹枝傳成串。
然後用火點燃即可。
優質且成熟的昆士蘭栗,可以持續燃燒近兩三個小時,非常地給力。
最關鍵的是,根本就不費勁。
隨時隨地都能製作。
更不需要太複雜的材料。
“昆士蘭栗種類繁多,我們撿到的這個,與平常市場上經加工後進行兜售的,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也能吃,但味道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所以,千萬彆以為我又撿到了什麼不可多得的美味,這些夏威夷果不是用來吃的,它還有更大的用途……”
“昆士蘭栗,油性十足,是製作火把的好材料,生活在澳洲的土著,至今都還在用這種方法製作火把,原因就在於簡單易行,沒那麼繁瑣,相比蜂蠟火把和鬆明燈,堅果串火把,絕對是探險途中照明需求的最優之選。”
為觀眾們解說的時候。
陸羽也是沒閒著。
從竹簍裡拿出一塊礦石,將拾來的堅果外殼全部砸開,取出裡麵的果仁。
隻是這麼看著。
昆士蘭栗的果仁與平常吃的夏威夷果幾乎一模一樣。
幾乎沒什麼分彆。
但實際上,沒經過長時間的晾曬和翻炒,味道並不會好到哪兒去。
忙活了好一會兒。
陸羽將全部的果仁放到了一邊,從地上踅摸了一根還算筆直的淡綠色樹枝,然後對著攝像頭道:
“好了,現在隻要把果仁依次串到這上麵,一個彆開生麵的堅果串火把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火把的主體,一定要選用新樹枝。”
“原因,我已經給大家解釋過很多遍了,無非就是為了增加火把的燃燒時長,切記,千萬彆用那些枯樹枝,不然很可能出現玩火自焚的鬨劇……”
“李時珍的皮!”
“玩火自焚可還行?”
“哈哈!”
“臥槽!想看!羽神給大家夥演示一下唄?”
“皮的嘛!不談了!”
“遲早笑死在鬥娛!”
依次串好果仁後。
陸羽解下腰間的火種盒,隨便找了些引火物。
生了一堆火。
將火把引燃。
很快。
兩三分鐘後,直到木串上的堅果,充分燃燒,他才將火把從火堆上拿開。
“兄弟們,我曾說過不止一次。”
“火把的作用,不單單隻是照明。”
“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為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風險。所以,野外探洞之前,什麼都可以不考慮,唯獨不能不考慮火……”
拾起背囊,陸羽手持堅果串火把,朝著洞口大踏步地走去。
“17世紀的時候,瑛國礦井工人發現,金絲雀對瓦斯這種氣體十分敏感。空氣中哪怕有極其微量的瓦斯,金絲雀也會停止歌唱。”
“而當瓦斯含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雖然魯鈍的人類毫無察覺,金絲源雀卻早已毒發身亡。
“當時在采礦設備相對簡陋的條件下,工人們每次下井都會帶上一隻金絲雀作為‘瓦斯檢測指標’,以便在危險狀況下緊急撤離。眼下,我們的處境也差不多,這根小小的堅果串火把,就是我的金絲雀,如果它熄滅,不論如何,我都得從岩洞內退出來。”
“666,有點東西!”
“莫名想到鬼吹燈!”
“人點燭,鬼吹燈,洞必鑽,羽不饒!”
“哈哈!”
“漲姿勢了,羽神的直播,真的乾貨滿滿!”
“真·細節決定成敗!”
“火把亮了!”
……
岩洞的走勢。
一路向下。
步入洞口後。
久違的寒意,迎麵撲來。
渾身上下的汗毛。
瞬間便直立了起來。
這裡的溫度。
要比外麵至少低兩個檔次。
多虧了有【嚴寒血統】的加成。
否則,單憑這一件草裙。
實在是難以抵擋。
探索途中,借著搖曳的火光,陸羽觀察了一下岩洞的內壁。
發現上麵遍布著人工開鑿的痕跡。
看來自己猜的沒錯。
這個岩洞應該也是歐利迪亞人所為。
除了岩壁,腳下的路,也是彆具一格。
不大不小。
剛好是一個45度的緩坡。
筆直地通向無儘的黑暗深淵。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很濃重的陰冷味道。
聞起來。
非常地不舒服。
……
岩洞的裡麵,堆滿了大大小的碎石塊。
百態橫生。
嶙峋多樣。
有的小如鵝蛋,有的則大如礦石。
也不知道是天然形成的。
是有人故意而為之。
總之,很是奇怪。
又走了一會兒後。
洞內的風越來越大,火把上的火苗也開始飄忽不定。
見狀,陸羽急忙護住火苗,然後道:
“朋友們,這是個人工開鑿的岩洞,上麵的痕跡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非常的粗糙。”
“看樣子,應該是原始刃具所為,與萊博塔利亞的海盜們沒什麼瓜葛。但問題是,歐利迪亞人為什麼要挖下一個這麼大的岩洞,難道有什麼意義所在嗎?”
仔仔細細地觀察著岩洞的每一處細節。
陸羽若有所思地說著。
心裡疑惑重重。
始終不得其解。
不管怎麼說,開鑿岩洞這項工程,可比雕刻石像,費時費力多了。
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這麼大的一個山洞,怕不是得挖上好幾年吧……
這些人想乾嘛?
難道是在搞地道戰?
彆說。
還真有這個可能。
根據神廟壁畫上的所述,文明末期,歐利迪亞遭遇了數次大規模的入侵,整個部族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麵對這種情況,部族的統治階級,耗儘心血,打造出一個避難所,也是說得通的。
不過。
這僅僅隻是一家之言。
這個地下岩洞,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現在還不明朗。
要想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深入,看個究竟。
將火把放到身前。
陸羽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繼續往岩洞的深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