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馬上要席卷整個華夏大地的分田到戶就要改變幾代人們固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由從前的生產隊集中勞動,變成了每家都成為了獨立的個體。
鄰村去年末就已經開始了,可是,大灣村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就像是暴風雨要來之前一樣,刮起的一陣風,也沒有興起什麼風浪來。
很快又歸於平靜了。
蘇微雨心裡很焦急。
她知道一切,可是又不能跟韓天順說讓他也學鄰村該改革了。
她隻是一名高中學生。
說話根本也沒有任何分量。
雖然文化上比一般村裡人能說出些道道來,村裡人對有文化的人,也都是敬佩的。
但是,這不足以讓韓天順以及其他的支委對一件從未做過的事情,而去改變自己固有的生產方式。
這無義與古時候開天辟地一樣,都是頭一回。
沒有人敢冒那個險。
蘇微雨便想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辦法。
韓筱霞跟張陽結婚一年多後,張陽在鎮裡買了房子。
而韓筱霞也跟著搬到了鎮裡,在鎮裡的一家醫院當醫生。
一年後,又有了一個兒子,孩子小,倆人都上班,韓筱霞便讓韓桂芝來鎮裡給韓她看孩子。
蘇微雨家與韓筱霞距離不遠,都在一片,沒事的時候,韓筱霞會帶著兒子張念北到她收購點來玩。
她便有意無意的跟韓筱霞說起鄰村的事情來,而後便旁敲側擊的說大灣村也應該學著鄰村,是時候做些改變了。
蘇微雨不知道韓筱霞會不會跟韓天順說,或許真的就如前世一樣。
一直到了一九七九年末才會有什麼大的動靜?
韓天順去鎮裡開會,去了韓筱霞家裡,看到了他的外孫子,而後便又急匆匆的走了。
韓天順回來後,依舊沒有任何動向。
直到秋末,韓天順因為病的厲害,要去鎮裡看病,看過病之後,韓天順回去就召集幾個支委開會。
支委們都以為是平常的會議,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是提出要學鄰村分田到戶。
這下可把支委們震驚的,一個個都麵麵相覷,不知道說啥了。
韓天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知道自己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但是為了能讓村裡的人都過上他夢想中的好日子。
他一直在咬著牙堅持。
他要等到那天的來到。
因為草灘村,趙家山,於張莊,都已經轟轟烈烈的改革了。
他卻一直按兵不動,也是在等待時機。
經過協商,村部七個支委,五票讚成,一票反對,一票棄權,最終決定。
大灣村也要實行分田到戶了。
生產隊將所有農具和牲口編上號,三個生產隊一共一百八十九戶,又分成了六十一個組。
每三戶人家一組,可分一樣東西,或是犁,或是牛,都按抽簽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