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操蛋的是,由於聖人之言總共就那麼點兒——當然,可能是為了省竹子,所以都是“微言大義”,翻天覆地的考,題目難免有重複的,這種情況怎麼辦?
大明朝的人才多啊,這麼屁大點事兒能難得住誰?兩句話給他拚成一段話不就得了?比如寡人好色,而吾日三省吾身。
上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下一句就是《論語》裡邊兒的。單從字麵上理解,就是因為老子喜歡小娘們兒,所以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三次。
但是,如果你敢在科舉時這麼寫,恭喜你,落榜是好事兒,誹謗聖人才是大問題!這破題入手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甚麼好色不好色,而是在三省吾身上麵,但是這個好色,你不理它又不行!
總之,既要讓這些考生寫出花團錦簇的文章,又不許瞎咧咧自由發揮,連孔孟之後的典故都不許用!當然,這個是個隱形的附帶要求,你一定要用也沒問題,反正被黜落了,自己慢慢找地方哭去吧。
比如一代大佬蒲鬆齡,這大佬放現在怎麼著得混個起點白金什麼的,但是八股寫的不行,得了,您老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這大清的官場不適合您混!最後落的個什麼下場?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塾師做到老,最後病死家中。
如果單單如此倒也罷了,畢竟蒲鬆齡不行,不是還有陸萬齡麼?這大明讀書人多了去了,總會有考的上的。
關鍵是,考上的這些家夥們一個比一個坑!讀書讀傻了的,說的就是這些家夥,要麼,滿腦子的聖賢思想,自己狗屁不通,要麼,在官場上打混幾年後,終於開竅,開始好好混官場。
至此,這些人又兩極分化了。一部分如溫體仁這般,官做的明白,人混的也明白。
另一部分麼,隻能說嗬嗬。有大貪有小貪,還有的狗屁不通的全靠師爺,有時候都搞不清楚這官到底是師爺在做,還是這些官員在做。
可是自己還改不了這操蛋的科舉製度!崇禎再傻也知道,天下讀書人都靠這玩意兒活著呢,你要敢把這玩意兒給毀了,那可就真要了命了!
越想越蛋疼的崇禎乾脆不再去想,老子毀不了它,沒關係,老子給它摻沙子:“既然如此,此次科舉,便由禮部牽頭,以張瑞圖為總裁,孟愛卿為副總裁,廣取天下文人智士。”
等孟紹虞躬身應是後,崇禎接著道:“然則,進士一科,錄取不過三百人,我大明讀書人何止千萬?若總是不得中,豈不是蹉跎一生?朕心甚憫之,其令,於進士科後,加開恩科,取明律、明算科、格物科,賜同進士。”
孟紹虞卻是躬身道:“陛下隆恩!臣敢問陛下,明律、明算、格物科,其考題與總裁、副總裁為何人?”
崇禎道:“既然進士科不第,想必八股文章一般,故而明律、明算、格物三科,不設八股文章。術業有專攻,明律者當熟知大明律,明算者當明知祖率、九章算術等算學一道,格物亦然。”
“至於總裁人選麼,明律科以刑部尚書閻鳴泰為總裁,張瑞圖為副總裁。明算科以戶部尚書郭允厚為總裁,張瑞圖為副總裁。格物科麼,以徐光啟為總裁,內閣施鳳來為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