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問的這幾個問題,溫體仁還真他娘的不知道。彆說溫體仁了,整個朝堂上誰也不知道完全複製一套驛站體係出來所需要的時間、人手和費用大概要多少啊。
驛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玩意兒可是從朱元璋時期就開始搞了。
元朝滅宋後,由於地盤太大,管理上不方便,為了能快速地傳遞軍情和運送物資,便將宋及以前的驛改為站赤。以陝西為例,整個陝西境內有馬站80處,水站1處。每站有驛令、驛丞、提領和百戶,分管各項事務。
驛令是驛站首腦,驛丞襄理驛務,提領專管車馬,百戶為“百夫之長”,於站戶內選充,為驛站司庫人員。守倉庫的人稱庫子,歸百戶領導。並設首思官掌管飲食供應。驛官任期3年,期滿更換。
征派民役到驛站充役者稱站戶。站戶一經編入戶籍,終身服役;其戶不絕,則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站戶負責為驛站置辦馬、騾、車、船,並自備一切什物費用。
各站站戶,多少不等,多者二三千,少者數十或一二百戶。站戶按十進製編製,十戶為一甲,有牌頭,即十戶之長,管站馬供應。十甲設百戶。
站戶除供應交通工具及服雜役外,並要供應來往使臣飲食。由於官吏貪暴,站戶負擔沒有定額,往往傾家蕩產,離家逃亡,至為淒慘。
等到放牛娃把蒙元給懟死了之後,這一整套的驛站體係就便宜了大明了。不僅如此,老朱當時還一直加強對於偏遠地區的驛站體係的建設。
明代驛站設驛丞一人,無品級,來源多為承差,管驛站迎送之事。任職3年,即可赴吏部聽選。
驛丞選自民間殷實之家,擇其才貌可用者,縣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方許收參。也有朝官貶為驛丞的。偏遠地區亦有未設驛丞者,由衛所百戶為驛官。
驛丞雖官卑職微,但責任重要,迎送對象多是顯官大吏。除驛丞外,通常並有1名吏員協助驛丞工作。驛吏需任職9年方為期滿。
明驛除管理人員外,另有夫役。夫役又稱驛卒,數額龐大,來源複雜。有常年在驛站服役的職業驛卒,有自備口糧輪番到驛站服役的貧苦農民,有抽調的邊防戍卒,亦有發配到邊遠驛站的刑徒。
夫役分工較之蒙元站戶更為細密,有馬夫、驢夫,馬頭、驢頭。馬夫驢夫管飼養馬驢,答應差事。馬頭驢頭管收買馬驢和雜物。車夫、廚夫各有專司。庫子分為廩米庫子、鋪陳庫子、草料庫子。鬥級和防夫負責驛站及倉庫安全。看囚夫負責過往囚犯的看管。轎夫、杠夫是最勞苦的夫役。
這些資料,溫體仁大概地知道一些,崇禎皇帝則根本就不知道。而且除了上麵這些人之外,另外還有錦衣衛派駐到各個驛站的座探,隻是編製在錦衣衛而不是驛站而已。
除了這套驛站體係,大明還在一些主乾驛路有遞運所設置,專司官物運輸。遞運所一般有牛二百頭左右,供駕車用。每大車一輛,載糧十五石者,配車夫三人,牛三頭,布袋十條。小車一輛,載糧三石者,配車夫一人,牛一頭。大車比較節省人力與牛隻。
就比如這次崇禎皇帝把張侯爺扔在驛站處理那些糧食轉運的問題,這事兒最後就得落在遞運所的身上。隻是崇禎皇帝小白的不清楚,以為都是走驛站的,所以才跑到了驛站去休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碰上毛羽健的奇葩老婆。
溫體仁左思右想一番,覺得這事兒不能自己抗著。這事兒要是不拉幾個人下水,便是累死自己,估計也很難搞的成:“啟奏陛下,此事乃是善政,然則相關事務太多,臣一個人也不清楚這其中的關竅,臣請陛下派兵部與戶部各自出人,一起負責此事。”
小白的崇禎皇帝想了想,便點頭道:“準。郭愛卿與崔愛卿挑選人手,聽從溫愛卿的指派,儘快將此事整理好再呈遞給朕知曉。”
然而讓朝堂上的大佬們絕望的是,皇帝原來什麼樣兒,現在還是什麼樣兒,並不會因為這回對驛站動手便有什麼改變。
因為第二天一早,宮中就命人傳出了話來,事情安排好的崇禎皇帝再一次跑路了,目的地不明,而且,內閣之中也證實了這一消息,隻是扔下了溫體仁和崔呈秀,還有郭允厚,三個人大眼瞪小眼的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