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給建奴潑臟水(4千字大章)(2 / 2)

隻是如今麼,畢竟是穿越回來了,結合著大明現有的情報來看,黃台吉此人到底是個甚麼東西,倒也能看清楚一二了。

所謂的重用漢官漢軍,其實根本就是無奈之舉。

論生產技術,種植還是冶鐵,這些明顯有著技術含量的活,根本就不是建奴那些通古斯漁獵民族的野人能玩的轉的。

論到行軍打仗,其實建奴也就是那麼回事兒——拿著三國演義當兵書至寶的建奴想要和幾乎打仗打了幾千年的漢民族鬥,基本上也就是個笑話。

在原本的曆史上,老魏還沒有被乾掉的時候,建奴始終處於被圍困的狀態,想要南下甚麼的,根本就是扯蛋。

如今也是這般情況,若不是崇禎皇帝想著借黃台吉小兒的手清理下朝堂才放任黃台吉兵臨京師城下,便是他黃台吉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在大明還沒有完全爛透的情況下到了京城腳下。

當然,崇禎皇帝也算是自做自受,若不是他放任黃台吉到了京城,隻怕此時的黃台吉還隻是一門心思的想著和俺答汗一樣受個冊封,開個互市便好呢。

既然起了心思,那倒也由不得他黃台吉重用漢官了。

畢竟像範文程和寧完我這樣的狗奴才,在建奴之中可是少的很。若論忠心,黃台吉相信建奴不輸於這兩人,但是論到智計麼,便是黃台吉也隻能嗬嗬一笑了之。

至於說是重用漢軍,實際上這根子還是在老奴努爾哈赤的身上。

老奴努爾哈赤在天啟五年十月初三的“汗諭”中,命將未殺的“築城納賦”之“小人”,全部編隸汗、貝勒的拖克索,每莊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莊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賦”。

編丁隸莊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每備禦各賜一莊”。

這樣一來,原來“計丁受田”的漢民,失去了“民戶”的身份,淪落為奴隸製農奴性質的“莊丁”,被迫繳納數倍於“計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賦,人身奴役加重,剝削更為厲害。

可能有的人會好奇,怎麼著這樣兒反而要重用漢軍?

其實很簡單,腐敗了。

祖上就沒富過,不像中原漢地一般,祖上一富就是幾千年,當世界的老大當習慣了,乍富之下,便如一個窮光蛋突然中了五百萬一般,錢多了,燒的。

當年隨著老奴以十三副盔甲,七大恨祭天起兵的八旗老爺們,突然間就有了自己的奴隸,那當真是騷的不知道姓什麼好了。

彆以為那敗家老娘們兒時期的雙槍兵怎麼怎麼樣,人家那是骨子裡遺傳的!

所以建奴之中難得的一個有腦子的家夥,黃台吉登上了汗位之後,一邊整頓建奴的老爺病,一邊又假惺惺的優待漢民,重用漢軍——能當炮灰,不心疼,這樣兒的奴才,肯定要多喂兩根骨頭的嘛。

諸多原因之下,就造成了黃台吉比老奴要強,更為重視漢民,搞甚麼滿漢一家親,實際上,還真就是這麼回事兒!

頗為小白的崇禎皇帝將上麵的事兒捋清楚之後,便倒吸了一口涼氣,驚道:“遼東漢民!”

崔呈秀躬身道:“不錯,臣方才所說的,便是遼東漢民。”

此時便是溫體仁也已經反應過來崔呈秀所說的是什麼意思,隻怕是指黃台吉在遼東又搞了甚麼屠殺一類的。

溫體仁本身也不是什麼好鳥,若是論到陰謀詭計和不要臉甚麼的,溫體仁還真就比不過崇禎皇帝,便是比之閹黨之中的骨乾成員崔呈秀,也是多有不如。

但是隻要舍得不要臉,壞水總是能有的嘛,溫體仁當下便問道:“崔大人所言可有證據?畢竟那黃台吉也要愛惜羽毛,隻怕還做不出這等事。

若是有證據,這下子可就樂了。”

崔呈秀搖頭道:“並無證據。下官也隻是依著建奴的性子來猜測罷了。”

崇禎皇帝卻是頗為不要臉的道:“證據?有證據啊!”

溫體仁精神一振,旋即想到這是崇禎皇帝不要臉的說法,便又有些喪氣的道:“陛下所言,無非是派細作散布謠言罷了。隻是遼東的百姓們肯信?”

崇禎皇帝卻笑道:“信不信的又能如何?溫愛卿莫非沒有聽說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施鳳來也跟著道:“陛下英明。遼東的漢人便是被那老奴給殺的差不多了,卻也不在少數。不管有多少人信的,隻要傳的多了,便是三人成虎之勢,到時候也不怕他建奴不亂。”

崇禎皇帝笑道:“不錯,正是如此。隻要臟水潑的多了,他黃台吉小兒便是想洗也洗不白,不怕他遼東不亂。”

溫體仁卻還是反對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還是不可。”

崇禎皇帝好奇地道:“有何不可?”

溫體仁沉吟道:“遼東的漢民,也算是我大明百姓,如今陷於建奴之手,已經是水深火熱。

如果我大明派細作散布此等謠言,那黃台吉惱羞成怒之下,哪怕原本沒有屠殺,也要變成真的屠殺了。”

崇禎皇帝聞言卻是一愣。

剛才光想著怎麼給黃台吉潑臟水了,這一關節卻是沒有想到。若是果真派人去大量散布謠言,隻怕這些百姓還真個落不下好。

頗為大中華主義的崇禎皇帝一時之間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說這些是朝鮮人或者是倭奴,彆說死上一些,便是全死光了,崇禎皇帝也隻有高興,根本就不可能遲疑。

可是如今卻是事涉遼東的漢民,便是其他的少數民族,隻要不是大明時期的建奴,崇禎皇帝可都是當成自己人來看的。

崔呈秀見崇禎皇帝遲疑,心中暗罵溫體仁混帳,拱手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散布謠言之事,仍當派人去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