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越多,撫養孩子帶來的壓力就越大,也就有了越生越窮這麼個說法。
後世尚且如此,更彆提此時的大明了——尤其是崇禎皇帝還下過旨意,生的多的有賞賜,官府還給出一部分的撫養費。
有這種好事兒,再加上晚上本身就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那還不可勁的造小人兒?
但是越生越窮這個定律不隻是後世有,大明也一樣存在。
等到最小的娃子生出來之後一瞅,壞了,養活不起了。官府給的錢也不夠了。
本來正在頭疼的時候發現比較大的兒子已經可以下地乾活了,女兒可以出嫁了——這解決方法不就有了麼。
大點的兒子下地乾活去,至於女兒,嫁出去之後就是婆家的人了,不會再吃自己家的糧食了,而且還能換一筆彩禮緩解一下壓力。
正是基於這種思想,大家夥兒便一股腦的選擇了早點兒把女兒嫁出去。
崇禎皇帝覺得這事兒不能這麼辦。
早早的嫁出去沒問題,而且還都是合法的蘿莉,若是放在後世,那些找不到老婆的單身狗們一定會高興的吐舌頭。
但是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生孩子就像是去鬼門關上走遭的情況下,早早嫁出去的女孩子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就是一種損失。
如果她們十八歲之後再嫁人,那麼生孩子難產的機率就會小的多,這一點從郭允厚統計的數據上就能看出來。
難產的機率小,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
人口增多了之後,崇禎皇帝的賦稅就能收的更多,也會有更多的男丁去替崇禎皇帝打仗。
打仗的人多了,在現在這種人多力量大的時代就意味著更多的地盤和更多的稅收。
這簡直就是一種良性的循環,直到占領了全天下,再沒有土地能跟得上大明的人口增加速度為止,到時候就該是崩盤了。
但是崇禎皇帝現在需要考慮這種崩盤的問題嗎?
遠了不用說,光是遼東的建奴,北邊草原上的韃子,南邊的猴子,西邊的三哥,這些渣渣們清理掉之後空出來的地盤,就足以讓大明在崇禎皇帝駕崩之前不用考慮這些問題。
至於鄭煥聞提出來的前兩點,連照送的王安石都喊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話,穿越者程序猿皇帝更不會在乎什麼天變祖宗人言一類的玩意。
更何況這祖宗還是朱由檢的祖宗,未必就是他朱曉鬆的祖宗。
大明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禦史鄭煥聞所提出來的第三點,百姓們因為生的多而壓力力,結果養不起了,所以才早早的嫁女兒這一點。
崇禎皇帝還是打算強製性的製定不滿十八歲不得出嫁這一點的律法,但是又不能這麼簡單粗暴的來,總得有個解決方法才是。
雖然後世總有些人說閱片無數還是簡單粗暴來得刺激,但是政治這事兒卻不是這麼來的。
殺個人頭滾滾的也不怕的是針對於二哈們來說的,但是對於百姓,這種事兒還是謹慎點的好——真正能做到改朝換代的,就是這些百姓。
見崇禎皇帝的目光又投向了自己,溫體仁明顯感覺到壓力山大。
剛才就是自己跳出來先讚成崇禎皇帝的,結果轉眼間就被一個禦史給打臉了。
而且看樣子,崇禎皇帝也覺得這位禦史打的好,打的漂亮——現在不就把鍋扔給自己,讓自己提出個解決方法來了麼。
溫體仁沉吟了半晌後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此事應當賞罰並重。
若是女子年滿十八歲出嫁,可以給予一定的賞賜,不滿十八歲者,卻是需要給予一定的懲罰。
另外,民間輿論尚需引導,使之認識到女子不滿十八歲出嫁的危害之處。”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
溫體仁提出的確實是個解決辦法。
但是罰好辦,賞怎麼賞?賞個虛名的話屁用沒有,賞錢倒是實在了。可是這錢誰出?
是國庫出,還是內帑出?國庫的錢是大明的,內帑的錢可就是自己的了。
想了想,基於大明也是自己的這麼個想法,崇禎皇帝便開口道:“既然如此,凡是年滿十八歲出嫁者,由各地官府給予一定的賞賜,具體賞賜多少,內閣與戶部好生商議一番後再報給朕知曉便可。
至於處罰麼,凡是女子不滿十八歲出嫁者,其賦兩算。
另外,各地官府也需要做好引導,使百姓們知道過早的婚育的害處。總歸是為人父母的,想必也都會心疼自己的女兒。”
想了想,崇禎皇帝又加了一句:“王承恩,擬詔,凡宗室女子,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出嫁,違者奪其女子封號,罰萬金。
有爵位在身者,女子不滿十八歲出嫁,罰千金,降爵一等。”
崇禎皇帝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
說是有人想要推廣什麼莊稼來著,但是百姓們都不願意種。
聰明的縣令就把那片莊稼給派衙役保護起來,宣揚說是誰偷就重罰,但是派去保護莊稼的衙役們卻不儘責,讓百姓們總是找到機會去偷種子。
最後的結果達到了縣令想要的結果,向百姓推廣沒有用,讓百姓去偷的效果卻是好的出乎意料。
崇禎的這種玩法基本上就是把這個縣令的做法給改頭換麵玩了一遍。
民間一旦發現上層的宗室們開始製定這麼一條女子必須十八歲才能出嫁的規則,好奇之下,往往會有人自發的跟隨。
崇禎皇帝的旨意一出,滿朝的勳貴們都是感覺胯下一疼。
這才是真正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崇禎皇帝想要更改民間嫁娶的年齡,結果自己這些人也跟著倒了黴,許多原本已經寫好了婚期的,這下子就得改一改了。
好在有崇禎皇帝的旨意在前,就算是更改了婚期,想必也不會鬨出什麼問題來。
崇禎皇帝裝完逼就跑的性子再一次的展露無遺——等到問題大部的解決完之後,崇禎皇帝又跑到了皇家學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