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鹽場就算是劃歸在這個什麼鹽政司衙門,這個衙門該把褲子都賠掉的還是一樣的賠。
但是崇禎皇帝表示不在乎。
反正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不管是國庫補貼還是內帑補貼,這錢不都是老百姓交的賦稅麼。
再說了,補貼在老百姓身上,總比割地賠款給那些蠻子要強的多吧。
說到這一點,崇禎皇帝其實挺佩服蟎清的那一夥兒狗奴才的,反正大明是沒有大蟎清牛逼。
敢犯大清者,雖遠必賠!錢不夠了就割地!
這就很社會了。崇禎皇帝覺得大明雖然挺掉鏈子的,但是在這一點上,是無論如何也比不過大蟎清滴。
反正無論如何,崇禎皇帝都覺得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哪怕朕現在就吊死在煤山上,也彆想讓老子割一塊兒地皮出去!哪怕是一個生蠔扇貝都不行!
溫體仁覺得崇禎皇帝這事兒乾的果然還是符合崇禎皇帝一慣不搞事情就不舒服的風格。
但是事已至此,就算是自己再跟皇帝要求把鹽場給劃到鹽政衙門,估計也是沒啥指望了。
想了想,溫體仁乾脆把話題扯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啟奏陛下,楊京甫之事,是不是再複核一遍?”
崇禎皇帝想了半天才想明白溫體仁說的是誰。
楊京甫就是楊鎬,現在正在獄中,準備著秋後開刀問斬。
萬曆八年的進士,曾任右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蔚山一戰,大敗,撤兵回王京,與總督玠詭以捷聞。
萬曆四十六年,建奴破撫順,授楊鎬兵部右侍郎前往遼東,萬曆四十七年鎬與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號四十七萬大軍,兵分四路與建奴兵戰於薩爾滸山,大敗,死四萬五千餘人。
後開原、鐵嶺又相繼失守,言官上書彈劾楊鎬,遂逮下獄,論死。
如今已經是崇禎二年,一拖再拖,眼看著拖不過去了,這家夥的事兒也終於該有個說法了。
什麼說法?
到底是死還是活的說法。
崇禎皇帝自認為是一個曆史小白,如果不是有著穿越者培訓基地,起點的存在,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曆史知識少得真是可憐。
可憐到聞者傷心,男默女淚的程度。
但是自己再小白,也是知道薩爾滸戰役的。後世都說是這一戰,才徹底的把明軍最後的一點兒家底給敗光,讓建奴有了崛起的機會。
而穿越成了被掛在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之後,程序猿朱曉鬆就更得關心關心這一戰的事情了。
老努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師反明之後,撫順等地接連失陷。
萬曆皇帝一瞅這事兒不成啊,遼東是老子的地頭,你一個建奴還敢跳的這麼歡實?
不爽了的萬曆皇帝決定把建奴給摁死。
隻是這一回,萬曆皇帝卻挑錯了人。
萬曆皇帝把當時身為兵部左侍郎的楊鎬任俠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並且加派餉銀二百萬兩,並從川、甘、浙、閩等省抽調兵力,增援遼東,又通知朝鮮、葉赫出兵策應。
按道理說,當時就算是建奴的八旗全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其實也應該是唱涼涼的。
畢竟八旗裡邊的兵丁滿打滿算,一旗才七千五百丁。八旗加在一起,能戰之兵才六萬。
再往多了算,算他們有七萬行了吧?
可是看看明朝自己這一方麵呢?
明萬曆四十七年,楊鎬這個二貨居然派遣使者去找建奴奴酋努爾哈赤商議罷兵。
結果很喜感,努爾哈赤回覆書信拒絕了。
被建奴回絕後的老楊覺得自個兒丟了臉,糾結了大軍之後就準備去懟老奴。
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騎約三萬;
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四處,發兵共約兩萬五千人;
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共約兩萬人;
浙江發善戰浙軍步兵四千;
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
光是大明的軍隊總數都已經差不多八萬六千人。
而且,其中不是精騎就是善戰步兵。
除此之外,盟友海西女真葉赫部軍一萬人,大明第一忠犬朝鮮還派了一萬三千人的大軍過來支援。
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十一萬多人。
哪怕是一比一的戰損交換比,崇禎皇帝覺得這建奴要是不唱了涼涼,那都是天理不容的事兒!
可是偏偏就是大明方麵唱了涼涼!
當時的具體部署是:楊鎬坐鎮沈陽指揮;總兵馬林率一萬五千人,出開原,經三岔兒堡,入渾河上遊地區,從北麵進攻;
總兵杜鬆率兵約三萬人的主力部隊擔任主攻,由沈陽出撫順關入蘇子河穀,由西麵進攻;
總兵李如柏率兵兩萬五千人,由西南麵進攻;
總兵劉綎率兵一萬餘人,會合朝鮮軍共兩萬五千餘人,經寬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麵進攻。
另外,總兵祁秉忠,遼東將領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駐守遼陽,作為機動增援部隊;總兵李光榮率兵一部駐廣寧,保障後方交通。
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視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紹勳總管運輸糧草輜重。
而且當時楊鎬奏上“擒奴賞格”經兵部尚書黃嘉善複奏,萬曆神宗皇帝批準,頒示天下。
賞格規定:擒斬努爾哈赤者賞銀一萬兩,升都指揮使;擒斬其八大貝勒者賞銀兩千兩,升指揮使;李永芳、佟養性等叛將,若能俘獻努爾哈赤,可以免死。
除此之外,還詔令葉赫貝勒金台石、布揚古若能擒斬努爾哈赤,將給與建州敕書並封龍虎將軍、散階正二品。
若擒斬其餘努爾哈赤的十二親屬伯叔弟侄,及其中軍、前鋒、領兵大頭目、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目等,一律重賞並且封授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