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最後一句彼其娘之可是一點兒沒客氣。
哪怕是自己聽說過宋應星這個名字又能怎麼樣,朕是皇帝,你再牛逼還不是得乖乖給老子辦事兒。
不老實的話,大不了就把你給埋嘍。
讓你丫的跟朕得瑟。
抱著寧德起身後拍了拍宋應星的肩膀之後,崇禎皇帝才意味深長的道:“好好讀書,好好鑽研,學術是沒有國界的,可是研究學術的人是有著國界和民族之分的。”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便抱著寧德長公主與周皇後一起離開了酒樓。
隻是走了半天之後,崇禎皇帝才突然想起來這個叫宋應星的家夥到底是何方神聖。
寫那本《天工開物》的!
麻賣批,你丫不早說你這麼牛,你早說,朕咋的也得換個態度,不能這麼直接懟你不是?
一邊抱著女兒帶著老婆在京中閒逛,崇禎皇帝一邊暗自頭疼。
崇禎皇帝頭疼的不是彆的事兒,而是關於日本。
崇禎皇帝曾經吹過一個牛逼,就是日本諸島全部屠光,寧要大明的草都不要日本的草。
想了半天之後,崇禎皇帝才想起來這個牛逼是跟徐光啟他們在皇家學院裡邊兒吹的。
隻是當時牛逼吹的爽,現在打臉來的也就更爽。
崇禎皇帝的臉被小日本給打了。
當然,小日本這會兒實際上很老實,甚至於可以說很乖。
自從萬曆二十年到萬曆二十六年的朝鮮之戰後,日本就乖的很。
可是這份乖巧是針對於大明來說的。
萬曆三十七年,也就是日本慶長十四年,薩摩藩島津氏軍隊在樺山久高的率領下,自九州島山川港出發,入侵並攻占琉球。
而向來就沒什麼戰鬥力,全指著大明爸爸保護的琉球王尚寧等君臣百餘人也被擄到鹿兒島。
萬曆三十九年,也就是日本後陽成天皇讓位給後水尾天皇的三個月之後,尚寧王被迫與薩摩簽訂《掟十五條》。
依著這份條約的規則,尚寧承認琉球是薩摩的藩屬國,君臣發誓永遠忠於島津氏。
隨後,尚寧王等人被釋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長老菊隱(日本僧人)為攝政。
從此,琉球處於“中日(薩摩藩)兩屬”狀態。
萬曆四十一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
因戰敗被俘,尚寧王自感愧見列代先王,死後沒有葬於第二尚氏王陵玉陵,而是葬於浦添極樂陵。
而到了天啟元年之時,當了好幾年攝政之後正式襲位的尚豐就上書請求大明爸爸替自己做主,好好教日本做人。
然而當時的天啟皇帝也是剛剛即位,自己的大明都還有一屁股的屎沒有擦乾淨,哪兒顧得上這麼個乾兒子?
所以這事兒就被擱置了下來。
不過,也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尚豐這回學聰明了。
既然大明爸爸的皇帝在剛登基時顧不上自己,那就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再找大明爸爸哭鬨就是了。
所以崇禎皇帝目前就接到了尚豐派來的使臣那一番當真是令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哭訴。
而穿越之前就心心念念時刻想著啥時候能指導日本諸島給徹底夷平,卻又自覺著啥事兒都得要個臉麵的崇禎皇帝這下子高興了。
本來還愁沒有啥借口去懟日本一波,這不就有了?琉球尚氏,果然忠心。
隻是高興了還沒有多久,崇禎皇帝就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兒。
天啟皇帝因為自己一堆的麻煩事兒沒擺平所以選擇了將琉球的事兒暫時擱置,自己也沒比天啟皇帝強到哪兒去。
按常理來說吧,崇禎皇帝此時選擇懟日本一波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出來混的講什麼?拚的不就是誰的小弟夠多,誰的人夠狠,誰的裝備夠好,誰的錢多?
崇禎皇帝覺得這幾個條件不管哪一個,自己這個堂口扛把子在目前的世界上所有的堂口之中都是一等一的大佬。
剩下的其他堂口,則是誰也不比不過自己。
可是偏偏自己和天啟皇帝的處境差不多。
自己堂口的白紙扇們成天的不消停,總想著自己撈好處,完全不顧堂口的發展,甚至於連堂口打手們的福利都在不停的侵占;
堂口的東北地區還有個馬仔乾脆自立為王,自己立了旗。
而堂口內部又是各種各樣兒的天災,從自己登基開始就沒完沒了,直到過了幾十年才算是消停下來。
這麼一想,崇禎皇帝就開始頭疼了。
一邊是想要帶著手下的馬仔們去把日本那個破地方徹底的給夷平,另一方麵,自己的堂口還不夠穩定。
而崇禎皇帝盼了很久的,如何解決罐頭密封問題還沒有被解決掉,那未來幾十年內想要靠鯨肉來解決饑荒問題的想法就顯得有點兒不太現實了。
弄成罐頭,隻需要煮熟了裝起來就能保存幾個月的時間。
有這個時間,通過驛站係統把罐頭從沿海地區運到山西陝西甚至於烏思藏宣慰思的時間都夠了。
但是弄不成罐頭的情況下,就隻能選擇醃製風乾這一條路子。
然而風乾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鯨魚肉越來越多,風乾的速度卻不會變,估計這時候鄭芝龍已經在跳著腳罵娘了。
這種情況之下,兩難的崇禎皇帝說不頭疼是不可能的。
眼睜睜的看著如此美好的機會從自己眼前溜走,可以說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了。
想了半天也沒有理出個頭緒來的崇禎皇帝乾脆暫時放下了懟日本一波的心思,專心的抱著寧德長公主,陪皇後好好的京城逛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