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大明玩這一套的意義不大,反正不管王朝怎麼變幻,自古以來就住在那裡的老百姓隻是一代代的傳承下來,不用崇禎皇帝搞什麼自古以來的手段就已經是自古以來了。
但是這個自古以來在海外可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最起碼崇禎皇帝最起碼都能起出來好多種用法。
比如在英吉利或者法蘭西什麼的地方埋上一些,就說這些國家的國王都是受中原皇帝冊封的——反正鄭和去過那裡,而且已經快三百年的時間了,那些個蠻子還記得個屁?
不就是不要臉麼,崇禎皇帝早就把臉扔的遠遠的,良心都喂了狗了。
而朱聿鍵提出來的另外兩個要求,則更是讓崇禎皇帝高興。
首先就是這家夥要大量的書籍,比如四書五經,比如三字經弟子規——拿來教化那些個新明島上的蠻子。
這就涉及到了朱聿鍵提出來的第二個要求。
讓張天師還有少林寺彼岸寬海大和尚他們那些人在編的神話故事裡邊再加上一些關於新明島的故事。
比如他們都是殷商後裔一類的,還有新明島是如何從大明本土漂流到現在的位置的。
反正就是把那些跟大明百姓長相差不太多的澳洲土著弄成同根同源卻失去了根底的同族之人。
慢慢同化就是。
崇禎皇帝覺得這樣兒沒毛病,過個百十年的,在儒家文化那強大無比的同化能力之下,這些個蠻子要是不認為自己的祖宗是炎黃二帝那才叫見鬼了。
大手一揮,朱聿鍵的第二份關於那本神話故事修改的要求就被崇禎皇帝甩給了短小榮那些人。
反正都是瞎雞兒寫瞎雞兒編的,參考的資料也是崇禎皇帝在後世穿越者培訓基地看來的無數教材,再修改修改貌似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至於實際編寫者短小榮還有張天師,彼岸海寬大和尚怎麼頭疼,那是他們的事兒,崇禎皇帝表示並不關心——反正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哪怕是你們想要妹子,朕也命人給你們弄來。
在此之前,還是好好的在詔獄裡邊把書寫好才是正經。
尤其是陳默陳大禦史在詔獄裡邊已經升職到了主編的位置,平日裡也可以多多交流嘛。
文人之間總是有話說的不是?萬一再弄出來一本什麼《鐵蒲團》一類的神作,豈不是喜聞樂見的很?
很快把思緒拉回來的崇禎皇帝開始琢磨另外一件事情了。
原本還打算留著建奴當個由頭什麼的,或者等徹底平定了國內之後再處置建奴的破事兒。
但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現在自己的計劃就得修改修改。
新明島有多大,崇禎皇帝其實並沒有一個實際的概念,隻知道挺大的,大概跟後世天朝的麵積差不多?
那麼問題來了。
這島的麵積夠大,能養活的人也足夠多,最起碼把大明現有的十分之一甚至於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弄過去也足夠養活的起。
而大明之所以沒有抗過去小冰河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土地兼並是一方麵,另外就是畝產低,人口多,財富分配不均,上升通道被堵死等等一係列的因素加在一起,最終才便宜了關外的建奴。
一旦大明開始大量的向新明島上麵移民,本土的百姓就不夠避免的會減少。
人少了,空出來的土地可就顯得多了。
這種情況下,隻要小冰河不變成大冰河,什麼問題也都不再是問題了。
而在人口是第一生產力的大明時期,誰手下的人口多,誰就有著最大的基本盤。
尤其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
彆說搞什麼計劃生育了,現在就是有人跑到崇禎皇帝麵前告訴他生的太多養不起,崇禎皇帝都會當成笑話聽——百姓養不起?
沒關係,國庫幫你養!
人多力量大,多生優生,生的多了有賞,生的少了受罰!
而且崇禎皇帝不打算再跟建奴玩下去了。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移民,一個是穩定國內。
至於建奴,老子都要掀桌子了,你們還是趁早去死算了!
打定主意要掀桌子的崇禎皇帝依著慣例,把溫體仁,張惟賢,還有崔呈秀和郭允厚給召進了宮中。
這四個人之中,溫體仁算是個負責統籌文官係統的角色,張惟賢則是主管著大明軍事行動的角色。
崔呈秀則是名義上主管軍事的大佬,雖然現在負責的軍事部分也就那麼一小攤子。
郭允厚則是管著大明的錢袋子,要想繞過郭允厚直接出兵,除非崇禎皇帝把自己的內帑拿出來,否則的話這涉及到民夫征發以及其他需要花錢的地方,就繞不過去。
幾人進了宮之後,崇禎皇帝就開門見山的道:“遼東之事,朕不打算拖了,年底之前,朕要徹底平定遼東。”
張惟賢自然無可無不可。
按照大明的實力和建奴的實力對比,其實早就可以弄死建奴了,隻是不知道崇禎皇帝為什麼要一直拖到現在才下定決心。
溫體仁和郭允厚卻是蛋疼了。
算一算,崇禎皇帝自打登基之後,先是京師,接著又是草原,再是陝西,接著又是海軍。
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項不是花錢如流水?
國庫裡現在倒是沒有跑老鼠——老鼠也不願意去沒幾個錢的國庫裡邊轉悠。
郭允厚當即就躬身道:“啟奏陛下,國庫沒錢。”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直接就把崇禎皇帝給噎了個半死。
麻賣批,怎麼都學的這麼不要臉了!
你丫還不如直接說要朕的內帑出錢呢!
ps:推薦閱文第一逼王諱岩的兩本書,《三國之無賴兵王》《最強呂布之橫掃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