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宏決定帶人去找奧巴台吉的麻煩,發現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尤其是趁著現在正是草原上的好時候。
完顏宏帶著人去懟奧巴台吉了,崇禎皇帝也收到了讓自己高興的好消息。
蒸汽機總算是有了點兒進展——速度比牛車要快一些,雖然比騾子跑起來的速度還差了那麼一些。
但是這玩意有一個好處是騾子或者是駿馬永遠也比不上的——這玩意不需要吃草,不需要休息,有煤能燒水就能一直向前跑下去。
崇禎皇帝一邊帶著人往皇家學院奔去,一邊合計著另外一件事。
這破玩意一出,大明的六部還夠不夠用?莫非真的要再弄出個鐵道部出來?
那玩意太嚇人了,鐵老大啊,一票難求啊,春運啊,人山人海啊。
當這些關鍵詞出現在腦海以後,崇禎皇帝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這玩意的出現好處是很明顯的——起碼運送士卒和物資,要比征發民夫可強的太多了。
現在唯一需要糾結的,就是鐵的產量,鐵軌還有車頭的生產速度,以及鐵路究竟往哪兒修的問題了。
剩下的就是車頭慢慢的改進,不管是車頭能拉動的貨物重量,還是運行速度,這些都需要慢慢改進。
一路狂奔到了皇家學院之後,徐光啟等人已經在大門口等著崇禎皇帝了。
而且老徐根本就沒有和崇禎皇帝太過客套,在行過禮之後就直接請崇禎皇帝往著皇家學院後麵的大片空地上而去。
等到了目的地之後,崇禎皇帝心中也不禁臥槽一聲,暗罵老徐敗家。
實在是太敗家了,本來還有那麼兩三個月就能收割的麥田,現在直接就被攔腰砍斷了。
四條鐵軌下麵鋪著一根根的枕木,一直向前延伸,直到自己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他娘的,這得浪費多少麥子!就算這些土是你們皇家學院的人自己折騰著種的也不能這麼禍禍吧?
不過,當看到了停在軌道上麵的火車頭時,崇禎皇帝還是把麥子的事兒給扔到了一邊。
麥子這玩意不行就去買,還是火車頭的事兒更重要一些。
停在崇禎皇帝眼前的,是一台用傻大黑粗來形容都算是美化的車頭,車身與鐵軌連接處就是崇禎皇帝前世見過的大鐵輪子,一排好幾個。
後麵連接的是幾節車廂,車廂的寬度比鐵軌還要寬上那麼一些,高度目測怎麼著也得在兩五五左右。
而且裡麵裝滿了石頭,估計就是為了測試車頭的運載能力而裝進去的。
這不就是前世傳說中的試車場麼?老徐他們給力啊,連這玩意都弄出來了?
徐光啟見崇禎皇帝一直目不轉睛的盯著車頭不放,便躬身道:“陛下,是不是開始試車?”
被徐光啟的話給驚醒過來後,崇禎皇帝點頭道:“試車!”
隨著吭哧吭哧的聲音響起,車頭上麵的大煙囪也開始冒出大股的白煙,崇禎皇帝乾脆翻身上馬,等著車頭開動起來。
車頭“嗚”的一聲巨響之後,看起來比成年人手臂還要粗的曲軸開始帶動車輪轉動了起來,隨即便是不斷響起的咣咣聲,整個車頭開始帶著車廂開始向前緩緩移動。
隻是讓崇禎皇帝失望無比的是,這破玩意是真的開起來了,可是這速度,彆說是騾子奔跑的速度了,就算是毛驢全力奔跑的速度也比不過。
反正就是比牛強要強上那麼一點兒。
見崇禎皇帝臉上掩蓋不住的失望之色,徐光啟躬身道:“陛下勿急,此時還沒有到最快的速度。”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開始催動胯下的駿馬,沿著車頭的方向向前而去。
走了一段之後,崇禎皇帝才發現,這玩意慢慢的開始提速了——胯下的駿馬用走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了——得小跑著才能跟上。
當然,這種速度仍然不如騾子奔跑的速度,可是卻也接近了毛驢的速度。
沿著出發時的兩條鐵軌跑了一段路之後,車頭的速度又開始放緩了。
此時崇禎皇帝才發覺,不知不覺間,已經跑了六七裡地了。
放緩速度的車頭並沒有立即就停下來,反而是沿著畫了一個大弧線的鐵軌開始轉向,慢慢的調了個頭。
等到調頭完成,後麵的幾節車廂都跟著擺平了一條直線之後,車頭又再一次的開始加速,吭哧吭哧的向著徐光啟等人所在的方向而去。
崇禎皇帝這才弄明白,老徐他們搞出來的這玩意基本上能用了,剩下的應該就是岔道的問題了。
其他需要時間來慢慢解決的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好辦法立即解決。
除非是把後世的所有資料都弄過來。
包括冶金,機車,電力等等相關的全部弄出來,否則的話,這事兒就隻能靠老徐他們一點點兒的去解決。
壓製下心中的激動之後,崇禎皇帝便快馬跑回了徐光啟等人所在的位置,靜靜的等著已經算是基本上成功的火車在自己的跟前停下來。
然而事情並不像崇禎皇帝想的那麼完美。
還有著挺遠的距離,車頭就已經開始減速,然後慢慢的停了下來——距離崇禎皇帝相像的停車距離還要多出去百餘步的距離。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玩意算是造出來了,這可是崇禎皇帝穿越之後搞出來的真正的黑科技——水泥那玩意能算黑科技麼?
當然,主要也是人家徐光啟和墨家的學者們搞出來的,基本上就沒有崇禎皇帝什麼事兒。
可是要沒有崇禎皇帝的指點,這玩意就得等西方的蠻子們先搞出來,然後再進行什麼工業革命。
崇禎皇帝心中爽的很,自己可不是建奴的那些個敗家玩意。
有了這等好東西,必須得大力發展,可不能學建奴一般各種封殺各種藏著掖著,到最後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並不比八國聯軍落後的步槍——明朝遺留下來的。
賞!賞!賞!
大喜過望的崇禎皇帝乾脆對著王承恩吩咐道:“回頭記得去內帑支取一百萬兩銀子交給徐大人。”
王承恩應了之後,崇禎皇帝又接著對徐光啟道:“這一百萬兩銀子,不算是研發經費,也不需要做其他用途,徐愛卿替朕給皇家學院發下去,這次,皇家學院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