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穀的兩難選擇(2 / 2)

魏忠賢躬身道:“回皇爺的話兒,其實收歸由內庭或者交由戶部,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崇禎皇帝笑眯眯的神色不變,問道:“為何?依你之見,又當如何?”

魏忠賢躬身道:“回皇爺,依奴婢之見,倒不如內庭也采買,戶部也采買,甚至於民間采買亦不禁止,至於到了大明再售賣麼,那就各看各的本事了。”

崇禎皇帝的手指頭開始習慣性的在桌子上麵敲了起來。

魏忠賢的意思其實在崇禎皇帝看來就是引入了市場競爭機製,大家夥兒都能買,但是賣的時候就各憑本事,誰賺了誰虧了的直接一對比就顯出來了。

到時候你戶部要是虧成死狗一樣,那也是你戶部無能。

所以要麼你們就把這事兒交給內庭,要麼就大家夥兒各憑本事。

原本魏忠賢的意思隻是拿話擠兌著溫體仁,然後再通過溫體仁告訴郭允厚,這事兒歸了內庭了,你們戶部就彆掂記著從這上麵撈銀子了!

但是崇禎皇帝覺得引入競爭機製也沒有什麼不好,大家夥兒各憑本事唄,反正到最後這錢都是大明的,好處也都是大明的。

大明的就是自己的,朕即國家嘛。

就像是將作監與兵仗局一般這兩個大明的軍工部門現在為了搶五軍都督府的訂單,人腦子都快打成狗腦子了。

質量一提再提,價格一降再降,最後得到好處的不還是大明的士卒們?士卒們得到了好處,不就相當於崇禎皇帝得到了好處?

對於這筆賬,崇禎皇帝自認還是能算明白的。

想了想,崇禎皇帝乾脆開口道:“忠賢不愧是皇兄誇獎為肱骨之臣的,這想法不錯。

既然如此,那就徹底放開這個口子吧,戶部與內庭皆可以參與進去,民間亦可,大家夥兒各自把本事使出來,誰輸誰贏倒也真不好說。”

等到溫體仁和張惟賢還有魏忠賢都躬身應了後,崇禎皇帝才命三人各自退下,自己則又把腦子給放到了皇家學院的身上。

不管是土默特也好,還是內喀爾喀五部剩下的巴林部和魯特部也好,其實都是那麼回事兒,有個牛羊肉的利益,這些部族基本上都會從馬背上下來。

剩下的也就是什麼時候找個靠譜的理由把他們收編過來就行了。

在這裡麵,皇家學院又成了關鍵的一環——羊毛可是個好東西。

之前崇禎皇帝可是讓人在草原上大肆收購羊毛來著,弄回來的羊毛現在都在堆積著而沒有地方處理,就算是皇家學院拿去做試驗而消耗了挺大一部分,可是剩下的那些也總得有個解決辦法不是?

直接燒了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是拿銀子換回來的,但是弄成毛線或者說織成羊毛衣什麼的,這事兒還是得看皇家學院那邊的進度。

但是不管咋說,這些事兒都算是好事兒,已經足夠讓崇禎皇帝開心了。

當然,帥不過三秒這個定律用在崇禎皇帝身上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甚至放把這個詞放在其他人身上就是一種浪費!

在香水、肥皂和簡易版罐頭的好消息之後,在拉著文官代表溫體仁,勳貴武將代表張惟賢外加上太監代表九千歲魏忠賢一起合計著怎麼坑草原上的蠻子們之後,崇禎皇帝就再一次開啟了頭疼模式。

有時候崇禎皇帝都覺得是不是自己乾了太多不要臉的事兒,所以遭報應了?

應該不會,肯定是那些個官員們太坑,太過於魚肉百姓,所以大明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才不可能是因為朕的原因!

朕是如此的勤政愛民,怎麼可能是因為朕的原因呢?肯定不是!

整個山西剛進八月,糧食該收的還沒有完事兒呢,就再沒下過一滴的雨。

如果說這時候正在收著莊稼,那沒說的,不下雨是好事兒,正好能借著晴天把糧食曬乾然後存儲起來。

問題是這糧食還都盼著下場雨再滋潤一下呢,結果這就一滴雨不下了。

不下雨就等於是大旱,也就是說,崇禎六年的山西糧食沒弄明白不說,崇禎七年估計也要倒黴——蝗災的可能性很高。

然後山西巡撫許鼎臣覺得這種情況下,依著崇禎皇帝愛民如子的性子,怎麼著也得跟崇禎皇帝要求一下把以前欠下的賦稅,還有未來幾年的賦稅給免掉。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現在是處於被架在火上烤的狀態。

免了,那都是錢,而且下麵該怎麼盤剝的還是怎麼盤剝,很有可能因為百姓們不用交賦稅而把這部分轉移到自己的兜裡麵。

不免,那自己愛民如子的名聲怎麼辦?

就像是李二陛下說的那樣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己現在敢這麼任性的原因和自己在民間的形象是脫離不了關係的。

畢竟百姓們支持自己,那自己這個皇帝就會穩如狗,砍幾個當官的,哪怕是砍的再多也無所謂。

如果老百姓不支持自己了,自己這個皇帝還穩個屁,直接就得癱瘓,還不如直接往樹上一掛呢,還省心省事兒。

許鼎臣這個混賬東西搞出來的這麼一出,就等於是把自己給架火上烤了,免或者不免都是兩難的選擇。

思慮再三之後,向來把自己當成皇帝界平頭哥存在的崇禎皇帝本著你敢惡心朕朕就絕對不能讓你好過的原則,乾脆的又明發天下一封詔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