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幾百年前的公投入明(2 / 2)

接受,一群蠻子眨眼之間就就成了大明百姓,能參加科舉能分到田地,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對於原本的大明人就不公平。

拒絕?那琉球怎麼算?前麵有車,後麵就有轍,尤其是對於整個地球上的文化、政治、經濟各個方麵都算得上是老大的大明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崇禎皇帝頭疼,溫體仁也頭疼,郭允厚這個戶部尚書則是更頭疼。

崇禎皇帝頭疼的是該從琉球征召多少兵員去遼東或者其他地方的戰場上麵。

畢竟把男人消耗掉之後,再研究同化什麼的是最省事兒的。

溫體仁則是哪兒哪兒都頭疼,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兒就沒個消停時候,突然冒出來琉球這麼一檔子事兒,不頭疼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琉球原本的官員什麼的,如果說大明對於琉球的統治維持現狀,那並進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給自己找麻煩。

對琉球原本的官員們進行一場大動作大調換就有意義了,但是激起反彈的可能性也很大。

郭允厚頭疼的則是原本戶部就忙的要死要活,現在再並進來一個琉球,事兒肯定就更多。

比如賦稅,對於琉球該怎麼算?跟大明一視同仁,其他的待遇是不是也要一視同仁?

然後溫體仁和郭允厚等人把各自頭疼的問題告訴了崇禎皇帝後,崇禎皇帝就更頭疼了。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辦法的崇禎皇帝乾脆拍腦門做出了決定:“琉球新附,前十年一切如前,並不改變。

十年之後,凡年滿十八歲者,身體健康者必須從軍,調駐大明各地及海外各地;

賦稅亦如是,十年之後,一切與大明看齊;土地、科舉之事同樣與大明百姓相同,不分二致。

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

前麵崇禎皇帝提出來十年不變的時候,溫體仁還覺得崇禎皇帝終於有了一個正常皇帝的樣兒,考慮問題開始全麵些了。

當聽到崇禎皇帝的“但是”兩個字之後,溫體仁就知道,皇帝還是原本的那個皇帝,不靠譜的地方應該還是跟以前一樣不靠譜。

崇禎皇帝沒有理會麵前幾人那些稀奇古怪的臉色,而是直接道:“一切的前提,就是說漢話,寫漢字,原本琉球的文字可以廢除了。

自琉球並入大明之事通過之後,一應官方文件記錄等,必須使用漢字,蒙學也必須教授漢語,十年之內,許琉球語言與漢語並行,十年之後廢除原本的琉球土語,以大明官話為準。”

溫體仁和郭允厚等人頓時長舒了一口氣。

崇禎皇帝所說的這些,基本上實行起來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的,而且琉球並入大明之後,由於十年之內的不同待遇,大明的百姓們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尤其是十年之內的科舉問題,就等於十年之內不會有人來搶大明書生們的名額。

有了十年這麼一個緩衝期,基本上都能接受,不至於讓這些掌握了筆杆子的家夥們一時無法接受。

崇禎皇帝或者說大明的朝廷手裡是握著官帽子和刀子,砍人也好,還是升降官員也好,這些讀書人是玩不過朝廷的。

但是人家手裡有筆,寫出去可就是遺臭萬年了。

尤其是大明的讀書人,節操下限到底有多底,基本上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實在想不出來看看自己也能看出來了。

看看楊二被黑成了什麼鳥樣兒就知道了。

然後吏部尚書房壯麗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十年之後,琉球的現有官員們該怎麼辦?

說來說去,其他的事兒都好辦,最終比較難以解決的還是這一個問題。

如果大明要往琉球派官去進行管理,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波及到這些現有的官員身上。

是升?是降?是罷?

升,是本地升遷還是往大明本土升遷?一個蘿卜一個坑,這都是有數的。

降的話基本上也是一樣,都波及到坑的問題——坑就隻有那麼多,除非是像崇禎皇帝搞出來鐵道部的時候,突然之間空出來了一大批的位置。

可是年年都搞個新部出來,可能麼?大明養不起那麼多的官員,更不需要那麼多的官員。

罷官的話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之上——觸動了現有利益集團的利益,會搞出些什麼事兒來誰也不清楚。

張惟賢卻是微微一笑,開口道:“十年之後,十八歲以上的青壯從軍外調,就算是有人想要鬨出些問題來,也得有人鬨不是?

更何況,十年之內,我大明的百姓就不去琉球了?隻要我大明百姓去的夠多,十年之後的琉球到底是我大明百姓多還是原本的琉球百姓多,可就不好說了。”

崇禎皇帝點頭道:“不錯,正是這個意思。鶴頂紅直接喝下去會毒死人,但是摻到幾缸水裡再喝下去,還有什麼毒性了?

幾個人想要搞出些事情來,也得有人跟著他們去搞才行,否則的話,隻需要調派一衛之兵就可以平定。”

對於崇禎皇帝的這個理論,溫體仁等人表示以後慢慢看效果,但是遼東的夏額哲等人可是實打實的看到了效果的。

原本夏額哲加上孟繁星、王豪傑還有劉航幾個人,再把手下全部都算上都沒十萬人,在奴爾乾都司那麼大的土地上基本上放個屁都不夠響。

但是當劉興祚帶著四十萬大軍和二十萬百姓來了之後,整個效果就顯出來了。

不管是打地基建城還是操刀子砍人,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原本可能是兩個人去砍一個蠻子,現在則十幾個人去砍一個蠻子。

雖然說人多了之後變得有些人頭難搶錢難弄,但是安全性也是成指性形勢的上漲。

最起碼動不動就幾萬人出去砍人捕奴換銀子的時候不用擔心自己家的老巢會不會被人抄了。

哪怕是出動十萬人,還能剩下三十多萬大軍看家,更不要提二十萬百姓裡麵還有數萬的青壯也能武裝起來。

這可比原本隻有幾萬人的時候強多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奴爾乾都司這邊的冬天實在是太難熬了,哪怕是屋子裡搭上了火坑也是一個鳥樣兒,崇禎七年十月到崇禎八年的三月,這段時間相當難熬。

雪大,風寒,就是奴爾乾都司最直接的寫照。

ps:推書,《我的外掛是妹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