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覺笑道:“說的也是。不過依小可看來,若要百姓去遼東,甚至是奴爾乾都司,無非就是兩條路罷了,一者以威逼之,一者以利誘之。
所謂以威逼之者,乃是官府強製性的抽丁抽戶,擇人去遼東,甚至於是爪哇和新明島。
當今天子挾平定遼東大勝之威,便是百姓多有不滿,又如何不懼那刀劍?想要遷移多少人,不過是官府一句話罷了。
隻不過以小可看來,這事兒發生的機率不足萬一。
至於說以利誘之,則是朝廷給的好處還不夠。”
崇禎皇帝好奇的道:“方才李兄不是說是也不是麼?怎麼如今又說不夠了?”
李文覺道:“方才說是也不是,乃是因為官府給的好處已經不少,一戶百姓便給牛一頭,給銀十兩,地百畝,這等好處,千古未聞。
至於說不夠,乃是人性本貪。”
見崇禎皇帝依舊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李文覺指點江山的癮頭也被勾了起來:“當今天子對於百姓如何,天下之人皆是有目共睹,便是換作任何一個皇帝來,估計也是多有不如。
單說那山西陝西之地,連年乾旱欠收,可是餓死了幾個百姓?災荒之時又砍了多少害民之輩?
地租又一降再降,陛下又免了天啟七年之前積欠的賦稅,百姓們便可活的下去了,又有誰願意背井離鄉,跑到遼東那種鬼地方去?
換句話說,再給你兩頭牛,你朱兄弟願意去麼?”
崇禎皇帝黑著臉道:“自然是不願的。那依李兄之見,該當如何?”
李文覺道:“金礦啊,隻要是傳言遼東有金礦,想銀子想瘋了的人自然就會往遼東而去了。至於說怎麼樣兒才能讓人相信,相信辦法有的是。”
崇禎皇帝臉色更黑了:“李兄有此妙計,為何不上書朝廷?”
李文覺譏笑道:“諸般利弊,獨不許諸生建言,如今李某尚是舉人之身,又如何敢建言此事?”
崇禎皇帝聞言,當下也不再提及此事,隻是一味的跟著李文覺喝酒扯蛋。
直到回了皇宮之後,崇禎皇帝才把田爾耕給詔進了宮中,然後吩咐了一番。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真他娘的傻,遼東有金礦這事兒是事實,不是謠傳!
後世有部電視劇闖關東,裡麵可是說過什麼老金溝淘金這事兒來著。
偏偏自己就沒有想到這一節,今兒個出宮去浪還被一個舉人給指點江山了。
更坑的是,那個叫李文覺的舉人話裡話外就是說明了一件事兒——自己對百姓太好了,慣出毛病來了!
心中不爽的崇禎皇帝一邊把田爾耕放出去散播謠言或者說傳播一個事實,順便又把溫體仁和張惟賢給召進了宮中。
二人見禮之後,崇禎皇帝便直接開口道:“朕有意重設遼東諸衛,不知英國公意下如何?”
張惟賢一聽,就知道崇禎皇帝肯定是想出來了什麼損招,要搞什麼妖蛾子了。
畢竟遼東現在已經重歸大明的統治,派兵駐守自然是應有之意,五軍都督府已經開始籌劃這些事兒了,何必單獨扯出來,還要扯上溫體仁一起商議?
果然,就聽崇禎皇帝繼續道:“朕有意重設遼東諸衛,隻是這衛所麼,要多設一些,同時還要擔負著墾屯之責。”
張惟賢很蛋疼,連溫體仁也感覺蛋疼。
之前崇禎皇帝可是有過旨意的,戰兵不從事任何耕種,如今重設的遼東諸衛怎麼算?
張惟賢當即便反對道:“陛下,遼東之地的衛所固然要重設重立,隻是陛下先前有詔在先,衛所士卒不從事耕種。
若是大量重設墾屯衛所,則必然要遷移我大明現有之屯田衛所過去?”
崇禎皇帝則是點了點頭:“正是如此。朕的意思是,遼東的衛所一如關內之衛所,裁撤掉一些年老的士卒,改為屯墾衛,平時耕種,閒時訓練。暫定二十萬。”
聽到這裡,張惟賢也是長舒了一口氣。
還好,眼前的這位皇帝陛下雖然想一出是一出,可是現在玩的這個套路之前在大明已經玩過了,隻是把一些年老的或者傷殘的改編進屯墾衛所。
這些人,不再擔任戰作任務,也用不著他們再操刀子砍人,至於訓練,也不過是讓他們保持最基本的軍人身份罷了。
溫體仁則是拱手道:“啟奏陛下,若是遷衛所至遼東屯墾,則民間百姓?”
崇禎皇帝咬牙道:“強征一批!十萬戶!重點在山東、浙江、福建、南直隸之地,征發十萬戶去遼東!一應待遇如前麵所說!”
媽的,到底是朕提不刀了,還是你們飄了?真當朕不會玩強製拆遷是不是?
反正除了山東之外,剩下的地方都是文風極盛,商業頭腦發達,偏生操刀子砍人這種事兒不太擅長,正好扔到遼東去磨練一番。
溫體仁想死的心都有了。
原本以為遷大量的衛所去遼東,鼓動民間百姓去遼東這事兒就可以緩一緩了,誰曾想崇禎皇帝突然又要玩移民實邊的套路了。
之前可從來沒有提過這茬子,這是怎麼著了?
溫體仁當然不會想到這是崇禎皇帝出宮去浪,結果被一個舉人指點江山後在發泄心中的不滿。
正在蛋疼,崇禎皇帝又接著道:“還有,琉球內附之後,同樣要互遷百姓!朝鮮依例處置!”
崇禎皇帝根本沒有理會溫體仁一臉便秘的表情,而是發了狠之後又決定把琉球和朝鮮的百姓跟大明百姓互遷。
隻要大明百姓在琉球和朝鮮這種地方占了多數,以後不怕這兩個地方不徹底的融入大明所有。
如果不能,隻能說明儒家教化之功的功力還不夠。
然而可能麼?玩融合,儒家說自己是第二,天下間就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想了想,崇禎皇帝又接著道:“至於琉球與朝鮮百姓和大明百姓互遷,內閣與戶部要拿出個章程來,隻一點,大明百姓在該處要占到絕對的多數。”
溫體仁了然。
琉球和朝鮮內附,自然是一心想要跟著大明爸爸混的,但是大明百姓不占到多數,那麼以後就有出問題的可能。
隻要大明百姓在當地占到了多數,過上個幾十年的時間,朝鮮和琉球基本上就全是大明百姓了,自然就不會再出現什麼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