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方向,五艘戰船,佛朗機蠻子,”
這些就是桅杆之上的瞭望手所提供給鄭芝龍的消息,令鄭芝龍在疑惑不已的同時開始有些激動。
自己出海的時間很短,離呂宋還有差不多一天的航程,理論上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碰到佛朗機蠻子的戰船才對——難道佛朗機蠻子還有膽子直接進攻大明?
轉念一想,鄭芝龍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兒。
這些佛朗機蠻子不是呂宋的那夥兒西班牙的蠻子,而是盤踞在大琉球的荷南蠻子。
“南大人,鄭某對不住了……”
心中暗自對著東海艦隊提督南居益說了聲抱歉之後,鄭芝龍就乾脆下令道:“打信號,送那些個荷南蠻子去見龍王爺!”
鄭芝龍的命令被傳達了下去,四艘福船開始向著鄭芝龍所在的旗艦靠攏,並且在海上排成了一字陣型。
五艘福船對上五艘蠻子的戰船,很公平是不是?咱老鄭是個講究人,絕不以多欺少。
在東海艦隊發現對麵荷蘭艦隊的同時,荷蘭艦隊也發現了大明的東海艦隊。
但是當發現大明一方隻有五艘戰船時,荷蘭方麵趕來增援台灣的艦隊指揮官威廉森簡直快要把嘴笑歪了:“傳我的命令,迎上去,讓那些野蠻人的海軍見識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海軍!”
巴達維亞的那些武裝商販簡直就是廢物,丟儘了荷蘭的臉麵——居然會對手下敗將的艦隊心生懼意,反而向國內求援?
身為荷蘭海軍指揮官裡麵的佼佼者,威廉森覺得現在有必要展示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海軍了。
裝備落後,戰法落後,隻能依靠人多勢眾和夜間偷襲來贏得勝利——這就是威廉森在之前天啟年間澎湖海戰戰報中所總結出來的關於大明水師的信息。
而自己手底下不僅帶了五艘最先進的三桅帆船,船體長度四十米,而且每艘船上還裝備了接近八十門火炮,遠比之前澎湖海戰時裝備了四五十門火炮的戰艦更為先進。
而且在這些年裡,不管是火炮的射速還是射程,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麵對那些落後的野蠻人,打敗他們肯定很容易。
但是當雙方的距離接近到十裡左右的距離時,威廉森簡直快要笑死了——對麵的那些野蠻人都是傻子嗎?十裡的時候開炮,除了浪費炮彈還能起到什麼作用?
不怪威廉森會這麼想。
實際上,荷蘭戰艦的射程,足足有七裡多一些,接近八裡,超過八裡之後,命中率就隻能依靠上帝保佑了。
而這,已經足以為荷蘭海軍笑傲海上無抗手了,連老牌強國西班牙海軍都被荷蘭海軍都的叫爸爸,從而為荷蘭獨立立下了大功。
但是在十裡的時候開炮,根本就是找死的行為。
火炮的威力是很大,包括在海上的威力也很大。
但是這玩意裝填起來很麻煩——要把火炮從炮窗處拉回來,然後清理炮膛,裝填,再推回去,再點火,然後發射炮彈。
這樣兒一個過程,依靠著熟練的海軍炮手來完成,都需要一個不短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已經足以讓對麵的戰船把距離拉的更近一些再完成開炮的動作,對於己方的威脅也就被無限放大。
而對麵的那些野蠻人海軍就選擇了在十裡的距離開炮,這是上帝讓他們失了智嗎?
威廉森想的很多,但是真正思考的時間其實就隻有那麼一瞬間——然後他就感覺到了船身一震,接著就是一陣混亂的喊聲。
船長室裡麵原本穩如狗的威廉森差點兒摔倒在地,急忙穩住了身形之後,向著身邊的傳令兵喝道:“快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兒!”
傳令兵得到威廉森的命令後匆匆忙忙的趕了出去,威廉森則是拿起了手中的望遠鏡,瞧向了對麵的戰船。
“聖母瑪利亞!”
威廉森不禁發出了這樣兒的一聲驚呼——對麵的野蠻人海軍戰船從側舷伸出來的炮管為什麼會那麼長?為什麼他們不需要把火炮拉回去退膛?
臥槽!他們的戰艦上麵的炮窗比我們的還多!臥槽!他們再一次發射了!
威廉森帶領的五艘戰船遭遇到了人生最為黑暗的一天。
炮擊,無休止的炮擊,對麵戰艦的炮窗處火光閃過,然後無儘的炮彈就會向著自己帶領的五艘戰船傾泄過來。
然而自己一方的火炮根本就夠不到對方——射程相差超過差不多兩裡的距離,這已經不是上帝保佑命中率的問題,而是炮彈根本就打不到對方!
跌跌撞撞跑回來的傳令兵根本就顧不得往日裡威廉森要求的形象和紀律,而是紅著眼睛道:“閣下,我們的戰船船麵上大部分起火!”
威廉森此時也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不忍心再去觀察那些能讓自己心碎的野蠻人戰船:“傳令,掛上商船的旗幟,打白旗向對方投降,我們要求得到體麵的待遇。”
荷蘭海軍的旗幟很快就被退下,換上了商船旗幟和白旗,而得到授意的僚望手,也在不斷的打出旗語。
趙慶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好奇的問鄭芝龍道:“麵對的孫子在乾什麼?打白旗投降?”
鄭芝龍譏笑道:“那些蠻子就這個逼樣兒,有好處的時候,跑的比誰都快,下手比誰都狠,個頂個的不是東西。
一旦處於下風了,投降起來也是比誰都快,還要求得到體麵的待遇,不清楚的還以為他們才是戰勝的一方。”
趙慶也笑了:“照你這麼說,這些孫子豈不是跟建奴很像?”
鄭芝龍笑道:“差不多吧,反正沒一個好東西就是了。”
話風一轉,鄭芝龍又接著問道:“怎麼樣兒,對方要求投降,趙公公怎麼看?”
趙慶則是陰惻惻的道:“那就接受他們的投降吧。”
鄭芝龍心領神會,吩咐身邊的傳令兵道:“傳令,停止炮擊,命令對麵落帆,命令鄭芝虎帶後艦靠過去,接收他們的戰艦。告訴鄭芝虎,嚴格執行陛下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