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2 / 2)

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偽元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洪武十八年去世後,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禦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堪稱我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朕說的沒錯吧?”

徐弘基紅著眼眶道:“陛下過獎,臣先祖泉下有知,也當感念陛下聖恩!”

個個都他媽是影帝啊,這眼眶紅的,真快!

崇禎皇帝卻又接著道:“後人何必不如先人?先人立下不世之功,世後當以為榜樣,更加奮進才是。

朕感念英國公張輔戰死土木堡,已經許了英國公一脈海外開國,魏國公便沒有這個雄心麼?”

不待徐弘基回答,崇禎皇帝又接著道:“不要擔心什麼鳥儘弓藏兔死狗烹,朕不屑為之。魏忠賢忠心於皇兄,忠心於朕,現在不也榮養天年去了?

更不要擔心什麼功高蓋主,有功難賞,朕賞得起!海外之地廣袤無比,便是再許魏國公與定國公海外開國又能如何?”

徐弘基乾脆單膝跪地道:“臣願為陛下效死!”

崇禎皇帝也不在乎徐弘基有幾分真誠幾分表演,反正今天這些話是說過了,朝堂上這麼多人,話總是會傳出去的,隻要有一個信的,那就多一個死忠份子。

想了想,崇禎皇帝乾脆又回到了禦階之上,卻沒有坐回龍椅,反而笑道:“朕在京城時曾有言在先,勳貴武將們可憑功勳得海外封地,文官可憑功勞和金銀換取封地,今兒個這話同樣送給諸位,望諸君共勉!”

彆管幾人信,也彆管幾人不信,總之崇禎皇帝的話說了出來,這就是真的。

一時間,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皆是跪地道:“謝陛下隆恩!”

淡淡的喊了一聲平身之後,崇禎皇帝才又接著道:“說了這半天了,還是回到之前的話題之上,開海之事,諸卿以為如何?”

徐弘基當先出班道:“臣請開福建之海禁,廣東海禁則要延緩,待廣東之海防完善之後再行開海。”

想了想,為了避免崇禎皇帝誤認為自己慫逼或者叛變到了文官一夥兒去,徐弘基乾脆又接著道:“臣願以半年為期,若半年內不能完善廣東海防,臣願以死謝罪!”

崇禎皇帝笑眯眯的點了點頭,又將目光轉向了徐鈺山:“徐愛卿以為如何?”

徐鈺山還是沒有膽子再說個不字。

坐到南京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上,基本上就已經意味著官場之路到了頂峰,再進一步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除非京城的內閣突然間被崇禎皇帝給全部弄死而沒有後備的人選,否則自己根本就沒希望進入京城內閣,京城內閣的那些家夥們也不會和自己一條心。

官路登頂,剩下的路子也就隻能多撈銀子了,但是撈多少銀子不是關鍵,關鍵是得有命花才行。

大明立國三百年,除了開國的太祖洪武皇帝之外,還沒有哪個皇帝有著像崇禎皇帝這般重的殺心。

為了保命,更為了那一絲虛無縹緲的海外封地,徐鈺山也躬身道:“臣讚成開海。”

這一下,不待崇禎皇帝開口再問,朝堂上的群臣們皆是躬身道:“臣讚成開海!”

讚成開海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之中,崇禎皇帝也是笑眯眯的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讚成開海之議,那便開。

內閣、諸部、大理寺、鴻臚寺共商,這海究竟該怎麼個開法,何處設海關,海上之稅當如何收取,朕要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案。”

等到眾臣們躬身應是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道:“另外,朕還有一事,想要與眾位愛卿商量。

朕有意重置太祖高皇帝所設之預備倉,立之於四鄉和城中,眾位愛卿以如如何?”

不如何,這事兒其實還是從大家的口袋裡搶銀子。

說白了,大家夥兒當這個官員的好處就在於有官身,想要弄到地是比較容易的事兒。

有了地,就有了糧食,災年的時候不高價賣糧簡直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而預備倉這東西,實在是太他媽坑人了,也不知道那個放牛娃怎麼想出來的這麼個損招——出官鈔糴糧貯之以備賑濟,荒年借貸於民,秋成償還。

之前全天下的預備倉有跟沒有差不多,常平倉更是完犢子,崇禎皇帝也不得不拿著國庫和內帑的銀子來買糧食,對於大家夥兒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事兒——反正銀子能落到口袋裡就行。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啊。

以前是國庫沒錢,可誰要是還傻了巴唧的以為現在的國庫和內帑沒錢,那就是真正的二傻子!

如果真讓崇禎皇帝恢複了預備倉這玩意,可就真的坑死人了。

豐年購糧,災年借給百姓糧食,比之崇禎皇帝單純的玩命賑災還要高明一些。

最起碼隻要這預備倉裡的糧食還有,百姓們就不用擔心自己會餓肚子的問題,而且還不用擔心百姓們被養成懶漢。

崇禎皇帝把殿中群臣的表現儘收眼底,卻沒有開口說話,隻是覺得有些寒心。

預備倉會傷了誰的利益,不言自明——正是朝堂上這些從海上,從商業上不斷撈銀子的文武大臣們。

因為這些人手裡的土地和糧食也是很驚人的數目。

但是不收糧食是不可能的,起碼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停止收糧食的舉動——誰知道這該死的小冰河時期還有多久才能過去?

過去了,皆大歡喜,過不去,吃不上飯的百姓們會乾出什麼事兒來可就真不好說了。

徐弘基正打算出班喊一聲臣附議的時候,卻聽著殿外傳來一聲高呼:“東海艦隊捷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