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洪承疇請罪,崇禎皇帝便接著道:“朕早就打算廢除掉徭役,看起來還是要早日實行了。”
想了想,崇禎皇帝乾脆吩咐道:“傳溫體仁和郭允厚過來見朕。”
等到王承恩領命吩咐小太監去傳溫體仁和郭允厚之後,崇禎皇帝才接著道:“徭役廢除之後,鐵道路便可以通過地方官府再征召百姓做工,按照進度和乾活的多少來計算工錢,無非就是多派幾個小吏的事兒。”
洪承疇躬身道:“陛下英明。”
之前那些出徭役的百姓在工地上混日子,一是為了工錢,二則也是為了把徭役的日子混完,自然不可能玩命的乾活,這進度自然也就快不了。
但是如果采用崇禎皇帝所說的那種方式來征召百姓乾活,想必會讓鐵路修建的進度加快一大截!
徭役廢除不廢除,就不是自己這個鐵道部尚書能管的,自然有溫首輔和郭尚書一起陪著陛下頭疼。
匆匆忙忙趕來的溫體仁和郭允厚在得知崇禎皇帝要廢除徭役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皇帝在搞事情,或者說皇帝又拍腦門子做決定了!
廢除徭役是不是好事兒?肯定是!
《韓非子·備內》: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
任誰都知道,輕徭薄賦就能民安!
大明的徭役分為三種,一為裡甲役,裡甲役即一裡的事務,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役。
而且這些都是無償的!官府不會給一文錢的工錢!
尤其是征發徭役是可以強製性進行的,一旦涉及到緊急性持的修築河堤什麼的,臨時雇傭人方便還是直接征發百姓強製乾活方便?
但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兒了。
徭役自崇禎皇帝登基之後已經改了很多,包括會給工錢,甚至於按市麵上的工錢來給付。
但是百姓們的思維卻是一時半會兒的轉變不過來,哪怕是能拿到工錢,也一樣認為這些活計是自己額外乾的,能偷懶就偷懶。
這一點,整個大明的官員們都是心知肚明。
但是正應了那句話,欺上不瞞下,反正百姓們拿了好處,自己官聲就會好,官聲好了京察考核就會有加分,升職的機會也就大,何必在這種小事兒上麵給自己找不痛快?
而且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
對於溫體仁和郭允厚來說,如今崇禎皇帝一拍腦門子就決定廢掉徭役,那以後要是涉及到河堤、寢陵等等問題的時候,該怎麼辦?
難道說,大明崇禎皇帝的寢陵不是少府征發徭役修的,而是雇傭力工來修築的?
想想都覺得蛋疼!
崇禎皇帝卻對於這些理由嗤之以鼻:“現在的百姓都被慣壞了,真正出徭役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讓那些勞工乾活,百姓們隻是象征性的擺弄幾下就算完,這是糊弄誰呢?
是,朕的大明現在不差錢,不管是國庫還是內帑,裡麵的銀子多的是,得經常打理才不至於生鏽,可是也不是這樣兒浪費的!
廢除掉徭役之後,以後百姓們再乾活就是按工付錢,乾的多自然就拿的多,乾的少了就拿的少,很公平!”
溫體仁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陛下言之有理,但是卻過於片麵。
像修建鐵路也好,其他的一輕徭役也罷,陛下想要廢除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像寢陵、河堤一類的徭役,陛下也要廢除?”
光想著怎麼提高百姓乾活積極性的崇禎皇帝也遲疑了——寢陵和河堤這兩個都是有危險的,到時候真要是把這些徭役都給廢了,那老百姓願意不願意來做這兩份工可就真不好說了!
尤其是其他的一些可能會涉及到危險的活計,很可能就沒有百姓來乾,隻能依靠那些蠻子了!
自己活著的時候還好,甚至於自己的兒子那個時代應該也沒問題,可是當大明真的統一了這顆藍星之後呢?
當有一天,沒有了蠻子的時候該怎麼辦?靠誰來乾活?
遲疑了半晌之後,崇禎皇帝還是咬牙道:“河堤一類的徭役,交由當地衛所!
至於朕的寢陵,還是等以後再說,或者由少府出錢雇傭百姓,或者由少府征發衛所。
總之,廢除掉一切徭役,與民休養生息!”
後世的三峽工程有沒有危險?不還是沒有強製百姓去勞動!憑什麼大明就不行?
彆扯什麼挖掘機和先進技術手段一類的,大明也沒有三峽那麼大的工程!
至於其他的,像黃河大堤,救災一類的事情,原本就應該是衛所的職責,憑什麼讓百姓去乾?
還有自己的寢陵,那是少府該研究的問題,不是百姓應該免費無償的勞動!
溫體仁和郭允厚對視了一眼之後,隻得躬身道:“陛下仁慈!”
不勸了!你愛咋咋滴!
崇禎這樣兒的皇帝就沒辦法勸,彆管什麼事兒都是一拍腦袋就決定,勸也勸不住!
再說了,廢除徭役這是可以算得上是千古第一的仁政了,比之前的永不加賦還要更加的仁!
永不加賦是怎麼回事兒,站在溫體仁和郭允厚的位置上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對於其中的彎彎繞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廢除徭役可就完全不同了,這意味著百姓們除了自己耕種,還有處理好自己家中的那一攤子事情以外,剩下的免費勞動完全沒有了!
依著崇禎皇帝的性子,說是要雇傭百姓給工錢,那就肯定是給工錢,說是乾不好了少給錢那也肯定會少給錢,到時候百姓們乾活的積極性也確實能提高一些。
其他幾個方麵先不說,光光是鐵路修建工程進度的加快,就不知道能給大明帶來多少的好處了!
ps:第三更送上,今天一萬兩千字更新完成。這次獻祭掉另一個基友撲街梵的《三國之大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