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鳳來躬身道:“請陛下明示?”
崇禎皇帝道:“朕早先也有言在先,凡閣臣或者諸部尚書告老,可出銀子認購一地為總督領地,不知道施愛卿看上哪裡了?”
施鳳來搖了搖頭,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臣已經替他們掙下了偌大的農業,倘若他們有進取心,便靠著自己吧。
倘若他們都不成氣,縱然微臣再給他們留下一塊封地又能如何?早晚也會敗光,倒不如讓他們詩書傳家,才是長久之計。”
崇禎皇帝伸手指了指施鳳來,笑道:“施愛卿倒是看的開,也奉行如儀。殊不知,許多人都堪不破這個關口,便是連朕也不能免俗。”
施鳳來撫須笑道:“非是陛下不能免俗,乃是陛下心懷天下之故,微臣遠不能和陛下相比。”
被施鳳來這麼一拍,崇禎皇帝的心裡也高興了幾分,當下便命眾人散去,各自準備回國之事。
直到三天之後,聲勢浩大的艦隊才在一通炮響之後緩緩起航,向著朝鮮方向而去。
望著漸行漸遠的艦隊,政仁抹了抹額頭,與德川家光對視了一眼之後,才回到了住處,接著又分彆向沈顥辭行,往京都方向而去。
出了九州島時間不長,德川家光的車隊便趕上了先行一步的政仁車隊,德川家光也上了政仁的車駕。
德川和子心中不免有些擔憂起來,生怕政仁和德川家光再吵起來——現在不是在九州島,萬一德川家光暴怒之下把政仁給砍了,都沒有地方去喊冤。
政仁卻揮了揮手,示意德川和子到了另外的車駕上之後,才開口道:“先是九州島,再是蝦夷島,下一次又是哪裡?”
德川家光默然。
是啊,被大明強逼著割讓了九州島,雖然說的是租,可是能收回來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這一次又主動奉上了蝦夷那麼大的一塊地區,整個日本可以說是五分之二的土地都落入了大明的手裡,剩下的五分之三,何時送給大明?
然而不送又不行。
自己不是傻子,政仁也不是傻子,甚至於倭國的朝堂上麵,都沒有太多的傻子。
幾乎世人都知道,崇禎皇帝對於倭國的印象不太好,當初還要征伐倭國,雖然這一次避了過去,下一次又該如何?再割哪裡的土地?
沉寂了半晌之後,德川家光才開口道:“唯今之計,也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了。”
政仁哦了一聲道:“要麼投降,要麼宣戰?”
德川家光點頭道:“興子是我的外甥女,她能嫁給遼王,也算是她的福份。若是借著這個機會內附,其實對於我倭國上下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政仁道:“開戰呢?”
德川家光的目光有些憐憫:“如何開戰?憑什麼開戰?我日本可有與大明艦隊一戰之力的水師?我日本可有能夠阻止大明戰船的海防?我日本武士,可能打得明軍士卒?”
一連串的反問,頓時讓政仁沉默了下來。
倭國雖然孤懸於海外,可是對於大明的實力還是了解一些的。
論到艦隊,大明有三支完整的艦隊縱橫海上,日本有的隻是些小舢板。
論到海防,就算是日本有著岸防,又能敵得過大明那些艦隊上麵的火炮?
論到士卒,當年戚繼光把那些浪人武士打的滿地找牙,日本上下到現在都不敢或忘。
怎麼打?完全就是以卵擊石,石頭不會疼,雞蛋肯定會破,然後蛋黃蛋白流滿地?
德川家光見政仁沉默了下來,便有些唏噓的道:“都知道大明皇帝對我日本的看法不太好,我們現在能做的,也隻是儘量討他老人家的歡心,替我們爭取到一個最好的結果而已。”
政仁點了點頭,有些無奈的道:“萬世一係?終究還是要終結於本王的手裡了。”
德川家光勸道:“其實,興子嫁入遼王府,也是遼王正妃,隻要她生下了孩子,便是下一任的遼王。
縱然這一任的遼王無法窺視大寶,下一任呢?下下一任呢?
隻要我日本國人還沒有死絕,便當一力支持遼王一係奪回大位。
換一個思路來看,何嘗不是我日本入主中原了呢?”
政仁搖了搖頭,開口道:“你覺得,明朝皇帝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德川家光也搖頭道:“他肯定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但是,機會都是爭取來的。
現在的皇帝英明神武,誰又能保證下一任的皇帝依然如此?遼王一係占據遼東之地,隻要有耐心,加上我日本上下一心支持,早晚有機會入主中原。”
政仁歎道:“但願如此。”
一時之間,車廂裡的氣氛又沉寂了下來。
這一次為了演戲,德川家光和政仁不惜送出了蝦夷之地,不惜兩人明著翻臉,圖的就是能夠拖延住大明進攻日本的時間。
可是,彆管是德川家光還是政仁,其實心裡都沒有太大的底氣。
讓遼王一係入主中原,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日本入主中原,自己兩個人能想的到,大明的崇禎皇帝會想不到?
依著崇禎皇帝的性子,會不會提前就有所行動?
誰也沒辦法保證。
連大明的官員們都摸不清楚崇禎皇帝在想些什麼,德川家光不認識自己和政仁就能夠摸得清楚。
事到如今,也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但是,自己與政仁還是不一樣的。
就如《三國演義》裡麵說的那樣兒,政仁不能投降,自己卻可以投降,甚至於投降後還可以高官厚祿。
……
望著近在眼前的天津港,崇禎皇帝突然想要放聲大喊。
ps:今天是南京大屠殺的日子,各位忘記了麼?牢記國恥,警鐘長鳴!
再ps:第二更送上。第三更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