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黃河大橋必須修(2 / 2)

另外,惠民藥局需要改動一下,這些外出務工的百姓,同樣也是大明的百姓,自然也可以享受到惠民藥局的優惠才是。”

溫體仁和施鳳來等人互相對視一眼之後,紛紛躬身應了下來。

崇禎皇帝這才指了指車廂外麵:“瞧瞧,不知不覺的,已經快要到京城了。”

溫體仁等人向著車窗外瞧了一眼,這才發現已經離京城很近了——大概再有個七八十裡地就可以到京城了。

要知道,天津離著京城可是足足有二百八十餘裡,

汗血寶馬這種水平的一天能跑一千餘裡,對於京城到天津這二百多裡地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換成了其他馬匹,通常連續跑上一百多裡地就得停下休息。

也就是說,天津到京城,如果不愛惜馬匹的話,大概隻需要一個多時辰就可以跑到了。

如果顧惜馬力的話,最快最快也要兩個時辰,算上休息的時間大概要達到三個時辰才行。

而此行乘坐的火車根本就不存在這方麵的問題,從一開始到現在就一直保持著一個速度,也不存在什麼愛惜不愛惜的問題。

如果再更新換代呢?如果速度再提高一些呢?

沒有人是傻子,尤其是溫體仁這種朝堂上的大佬們,看問題的眼光更是毒辣無比。

就像是剛才溫體仁提議通過朝廷來打壓糧價一樣,真的是溫體仁沒看到其中的壞處麼?

恩出於上!

這種嘉大惠於天下的事情,自己這個首輔不能乾,其他的官員們也不能乾,隻能讓崇禎皇帝提出來,讓崇禎皇帝來當這個好人。

現在也是一樣,通過這個速度來判斷,火車從天津到京城大概需要兩個時辰,比正常情況下騎馬的速度還要快一些,以後這個速度還可能更快——而火車的動力要比馬車強太多了。

這也就意味著,以後大明各地的貨物溝通有無的速度會大大增加,天津的海魚運到京城的時候,可能還是活的!

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都是稅收!

必須搞!鐵路必須得修,得大修!

心中打定主意之後,溫體仁便將目光投向了崔永安:“崔侍郎可知道黃河那邊鐵路修建的進度?”

崔永安頓時絕望了——怕什麼來什麼!

強自打起精神後,崔永安才低眉順眼的道:“下官之前遠赴莫臥兒勘探地形,對於黃河那邊的情況還真不太清楚?”

溫體仁捋著胡須笑眯眯的道:“這一回倒是要看看鐵道部跟工部如何解決黃河的事兒了。”

崇禎皇帝同樣點了點頭道:“若是能修成大橋的話,倒是可以修一條通火車的鐵路大橋,再修一條供車馬通過的大橋。

隻是不知道,工部和鐵道部現在有沒有把握能修建大橋了,倘若不能,隻怕在黃河那邊還是需要通過渡船來中轉。”

溫體仁伸出手在麵前的桌子上麵比劃著道:“臣記得黃河最窄處僅三四丈,寬者為四五裡。

而我大明的鐵路想要橫渡黃河,則不隻要修建一坐大橋,全部算上,約要修建十餘處。

從京城往南京,必經的便是這濟南河段,此處寬約兩裡,縱然現在河中水流已經減少,想要修建起來,隻怕也不太容易。”

崇禎皇帝聞言,則是琢磨了起來。

後世的大橋是用混凝土弄出來的,大明有水泥,想必弄出混凝土的難度不算太大——問題在於,弄出來的混凝土能不能滿足要求。

水泥是有標號的,混凝土有沒有?

現在大明弄出來的這玩意,到底能不能滿足需求?被黃河衝刷上幾年,這玩意會不會就爛掉了?

如果隔上幾年就要重建一回,這成本等高到什麼地步?大橋好建,鐵路改道怎麼辦?

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讓崇禎皇帝有些頭大。

不解決這個問題,想要修建橫跨黃河的大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隻能是修建浮橋——浮橋對車馬行人有用,對於鐵路這玩意來說有個屁用?它能承載的起來?

想了半天之後,崇禎皇帝也沒有想出來什麼靠譜的解決方案,隻能眯著眼睛道:“朕記得在書上看到過一個說法,說是木骨撐泥牆,就連窮苦的百姓家蓋房子,也會在泥坯裡麵摻入麥秸或者其他的東西以為骨架。

倘若將泥巴換成水泥,將麥秸換成長長的鋼鐵以為骨架,用做橋墩,不知道如何?”

溫體仁等人聞言,頓時就傻眼了。

木骨撐泥牆的說法都知道,泥坯裡麵摻麥秸的說法也都聽過或者見過,但是用水泥加鋼鐵的做法,能行?

彆說溫體仁等人懵逼,崇禎皇帝自己心裡也沒有底氣——自己“發明”出崇禎水泥之後,就把這玩意扔給了皇家學院再沒有管過,誰知道他們有沒有進行過改進?

如果有改進,又改進到了什麼地步?有沒有那種高標號的牛逼水泥出現?

實在不行的話,用純鋼鐵的橋墩行不行?大不了就是浪費點鋼鐵而已。

但是鋼鐵又能撐幾年?和大明版混凝土比起來,哪個更耐用?

還沒等崇禎皇帝想明白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火車的車身就開始傳來一陣陣頓挫感,崔永安道:“啟奏陛下,已經要進入京城永定門了,眼下便是車頭在減速所造成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