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崇禎皇帝趕到緬甸的時候,朱聿鍵他們三個渣渣已經早早的在緬甸等著了,而這短短不足半個月的時間,三個有就黑了一圈,胖了一圈。
如果不是這三個家夥的身高沒有什麼變化,既沒高更沒有矮,隻怕崇禎皇帝會以為這三個家夥吃了豹胎易筋丸。
來回打量了一番這三個渣渣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道:“王叔祖和慶王叔,還有秦王兄,三位辛苦了啊!”
隨著崇禎皇帝演技的進步,說這句話的時候自然是真情流露,連眼眶都紅了——朱聿鍵三人的眼眶也忍不住紅了起來。
離開大明的國土前後已經差不多快二十年的時間,朱聿鍵也越發的顯老了一些,就連朱倬紘和朱存機也不再顯得年輕,此時聽到崇禎皇帝的話,心中自然是感慨萬千。
朱聿鍵躬身作揖道:“回陛下,臣等身為藩王,為國守土,當不得辛苦二字。”
崇禎皇帝歎了一聲道:“話是這般說,但是朕的心裡也明白,離鄉二十載,算上這一次回來,你們一共才回來兩回,若說不想家,那是假的,你們自己不會信,朕也不會信。
不過,為國守土,原本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定藩王之責,倘若藩王們都不願意守邊,還能指望誰來守護我朱氏的江山?”
等朱聿鍵再次躬身一拜後,崇禎皇帝便接著道:“朕一直未曾遠洋航行過,所以對新明島和蓬萊洲都是所知甚淺,如今王叔祖回來了,再好跟朕說說那裡的情況,如何?”
朱聿鍵躬身應了,斟酌一番後才開口道:“陛下是否還記得當初說過的一句話?”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卻沒有說自己當初說過什麼。
當初自己說過的話多了,大部分都是拿來忽悠人的,忽悠完之後就忘到九宵雲外去了,就跟起點的那些作者承諾加更一樣,把月票和打賞騙到手就忘了,誰還記得加更這回事兒?
幸好朱聿鍵也沒指望崇禎皇帝回答自己的問題,反而接著道:“陛下當初說我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臣對於陛下這句話的理解,隨著這十幾年時間的過去,理解的也越發深刻了。”
哦了一聲之後,崇禎皇帝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居然讓王叔祖有這許多的感慨?”
朱聿鍵道:“陛下,臣等當初清剿蠻夷,後來又得了馬公公相助,終於將新明島上的蠻子們剿殺一空,我大明百姓也終於多了一塊新的土地。
最初移民之時,種子,農具,耕牛,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跟百姓們並不是同時到達新明島,直到第二年的時候才好了起來。
但是百姓們沒有報怨,而是艾殺蓬蒿,從零開始築城,建屋,開荒,如今新明島的糧食不僅可以自足,甚至還有剩餘。
百姓們不易,微臣當初也曾嘗試過與百姓一起勞作,但是短短半天的時間,微臣的腰就累的直不起來,可想而知,年年累作不綴的百姓身上又該是何等的傷痛?”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辛苦你們了,也辛苦了大明的百姓們了。當初若不是你們先趟開了移民海外的路子,隻怕大明想要平定下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或者說更多的犧牲。
後來有了你們的例子在前,再向外移民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了,更不會出現當初的種種問題。
從長遠來說,你們和百姓的犧牲是有功於國的,朕不能忘,更不敢忘,後世的子子孫孫們,也不能忘!”
朱聿鍵頓時躬身頓首道:“臣不敢當陛下誇讚,為國效死,人臣之本份也。”
躬身謝過了崇禎皇帝的讚許之後,朱聿鍵又接著道:“這十幾年的時間過去,整個新明島對於我大明來說幾乎再無什麼秘密可言,凡是能耕種的地方幾乎都已經有人在耕種,不能耕種的地方則是拿來放牧或者是開礦,總之新明島已經徹底成為我大明的一塊疆域。
最早出海的一些百姓,有些年紀大的已經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也將屍首埋在了新明島。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新明島,就是他們的家,大明則是他們的根,許多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能夠讓子孫回到大明來尋根,探親。”
點了點頭之後,崇禎皇帝道:“這樣兒就好,這樣兒就好。當初陝西大旱,王叔祖和慶王叔,還有秦景王是陪著朕一起看過的,當時的情形有多慘,就算是到了今時今日,朕也不願意多想。
若不是你們三個毅然決然的招募了數十萬流民出海,隻怕陝西一亂,我大明的基業便會好一番動蕩。
如今好啊,那數十萬的百姓在海外落地生根,我大明的基業沒有動蕩不說,還得了諾大的一塊疆土,當真是太祖高皇帝保佑!
朕想過了,當初出海的百姓們,朕不能虧待了他們,更不會虧待了你們三個還有其他移封到新明島的藩王們。”
斟酌了一番後,崇禎皇帝便接著道:“朕打算回頭讓戶部和工部一起出個方案,看看是不是開通一條由新明島直接通往澳門的航線,方便百姓們回來看看大明。
大明和新明島,原本就是一體,往來之間雖然要走海上,卻也沒什麼不便的,隻要通過呂宋再到澳門,一切的問題就都不再是問題了。”
朱聿鍵先是向崇禎皇帝謝了恩,接著又躬身道:“除了百姓們的事情之外,新明島的地形圖已經堪探明白,但是上麵依舊有許多礦產尚未發現,就連已經發現的許多礦產也沒有來得及開采,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聿鍵打的算盤很清楚。
估計新明島的地形圖在剛剛勘探完成時就已經有人報給了崇禎皇帝,至於那些已經發現的礦產,估計崇禎皇帝也是一清二楚,自己藏著掖著的反倒不如直接說出來更好一些。
崇禎皇帝則是沉吟著道:“王叔祖可知我大明最需要的是什麼?”
見朱聿鍵搖頭,崇禎皇帝笑道:“我大明如今所最缺的,不是糧食,也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大量的蠻夷勞工,還有猛火油和煤炭、鋼鐵,至於其他的,倒是不算什麼。”
崇禎皇帝這一次難得的沒有忽悠朱聿鍵。
現在的大明是真心不缺少糧食,高產作物被陳足奇帶領的農學院搞出來之後,現在民間的糧食已經可以隨意拿來釀酒,連禁酒令都取消了。
大明也不缺少金銀,通過福壽膏和軍火貿易,整個世界的金銀都在向著大明流入,大明缺啥也不會缺了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