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倪元璐的分區錄取來劃分,這些人最大的可能是被錄取到長安大學而不原本極有可能的京城大學。
這不行,這對自己封地內的百姓不公平,後果很可能是讓封地內的百姓對於自己這個公爺不滿意——本公爺又不傻,民心有多重要,看看盤踞在龍椅上的那位就知道了。
張之極一動,那些自家弄到一塊封地的勳貴和文臣們都開始跳了出來——大家封地裡的百姓也都是哪兒的都有,偏偏封地還都在海外……
崇禎皇帝自然樂得繼續看戲。
朝堂上的大臣們既然願意演下去,自己就得好好的做個觀眾,不能再跟以前一樣動不動的就掀桌子,因為現在沒有掀桌子的必要。
倪元璐氣結,氣哼哼的道:“如果以成績劃分,唐王殿下和英國公覺得是否公平?”
朱聿鍵點頭道:“憑成績說話,自然是公平的很,考不上也是他們技不如人,沒什麼好抱怨的。”
本王是不是應該多花點兒錢,多弄些大儒啥玩意的回去?也不知道皇家學院的那些人能不能弄幾個回去?
張之極也是同樣的打算。
陛下有句話說的好啊,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大儒怎麼了?隻要好處到位了,照樣能弄一批去英格蘭,京城大學就在向英格蘭的百姓們招手!
倪元璐更加頭疼了。
之所以提出來按片區劃分錄取,原因就在於金陵大學和洛陽大學、長安大學的扛把子們表示按成績劃分太坑,學生們又都是些賤胚子。
很多明明可以直接去三所大學就讀的學生,往往因為比京城大學的錄取分數低了那麼一兩分而選擇重讀一年!
還他娘的能這麼玩的?都奔著京城大學去了,自己這三所大學存在的意思是什麼?喝西北風嗎?
結果現在可好,手下的三大馬仔鬨騰,唐王跟英國公也跳出來攪局,站到了京城大學那邊去。
自己這個禮部的堂官該如何決斷?
望著蛋疼不已的倪元璐,崇禎皇帝也忍不住有些頭疼。
自己之所以看重倪元璐並且把他提拔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就是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上,京城城破之後,倪元璐舉家殉國。
再加上倪元璐本身又是個謙謙君子,雖然被自己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給成功帶跑偏了一些,可是現在看來,明顯還是書生氣太重了些。
揉了揉有些發漲的額頭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道:“按成績錄取!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招不到生員也是三所大學祭酒的責任。
另外,打從今年開始,複讀的生員最多隻允許複讀一年,如果第二年再考不中心儀的學校,要麼回鄉,要麼服從安排,去其他大學就讀。”
崇禎皇帝的話總算是給這場爭論蓋棺定論了。
說白了,還是慣的,這年頭還沒有後世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的緊迫感,剛剛開始爆發的人口紅利還沒有完全顯現出應有的威力,想必再過上幾年,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考上大學不讀?隻怕複讀之後再想考就會更困難!
一場大朝會散去之後,頭疼不已的崇禎皇帝又帶著幾個心腹級彆的馬仔們在內閣裡麵開起會來。
主要的議題沒彆的,還是主要針對於沙皇俄國的戰爭,還有針對於歐洲的亂局。
盧象升無比感謝前任首輔溫體仁。
如果不是溫體仁在閣的時候打下了好基礎,隻怕自己現在除了頭疼還是頭疼——光是這兩年往外麵移民就足夠讓人抓狂的!
大明的人口是多,但是也僅僅是針對於整個本土來說,如果再算是新明島和莫臥兒,還有英格蘭等等地方,整個大明甚至可以用地廣人稀來形容。
而內閣最為頭疼的問題就在於,大明至今還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甚至於是短時間內沒辦法停下!
軍方出身的盧象升心裡很清楚,就現在的大明軍方,早就不是以前那個打仗靠家丁的大明軍隊了,在軍功的刺激下,這些殺才們整天就是磨刀霍霍,打算看看又有哪裡不服王化。
想要一點兒動蕩都沒有的強行給軍國製這台怪獸套上枷鎖,除非崇禎皇帝出現,否則的話內閣拿這頭怪獸一點兒的辦法都沒有。
而崇禎皇帝顯然不是那種會輕易收手的皇帝,他老人家現在正巴不得繼續打仗,最好能夠在有生之年把全世界都插上大明的旗幟。
對於這一點看的越清楚就越頭疼,盧象升就越發的感覺到前任首輔溫體仁的不易。
就像現在這樣兒,崇禎皇帝他老人家擺明了是打算搞沙皇俄國,同時攪動歐洲風雲,軍方再一次堅定的站在了崇禎皇帝身後。
懟沙皇俄國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懟完人之後怎麼辦?
那麼大的地盤扔在那裡長草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不扔著長草又能怎麼辦?想要實際占領一塊地方,得有人。
人呢?
人還沒生出來呢……
崇禎年間早期帶來的人口紅利從某一方麵來說已經很牛逼了,比如各種先進技術開始了井噴現象。
可是真正要用的時候,人口還是太少了些,光是新明島那邊就能再移民個幾百萬上千萬,英格蘭那邊也能移民上千萬。
更不要提現在乾脆就是閒著長草的蓬萊大陸。
然而,蓬萊洲的情況跟沙皇俄國那邊的情況,根本就不一樣啊……
ps:今天獻祭《曆史必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