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2 / 2)

現在好了,這五萬遠征軍先衝過去了,讓朱慈燝怎麼辦?

遠在庫頁島的朱慈燝很快就被拎到了京城——八百裡加急的速度趕往京城,快的很。

讓朱慈燝懵逼的是,自己明明是奉崇禎皇帝的旨意來的京城,然而最先來見自己的卻是太子朱慈烺。

尤其是等朱慈烺將崇禎皇帝三分全世界,還有那個和平組織的規劃說了一遍之後,朱慈燝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三分全世界?自己也可以畫下一片大大的地盤,然後把遼王變成遼國皇帝?然後這個世界以大明為主,剩下的由自己兄弟三人說了算,有事兒商量著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之後,朱慈燝才道:“你確定你說的這些是父皇的意思而不是你自己的意思?”

朱慈烺噌的一聲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我的意思?這要是我的意思,我敢打著父皇的名頭來說?那豈不成了矯詔?”

自知失言的朱慈燝先是向朱慈烺賠禮道歉,之後才一臉懵逼的道:“那父皇讓我進京的意思是?”

朱慈烺道:“很明顯,父皇的意思肯定是調回那五萬遠征軍,然後由你帶兵去攻打沙皇俄國。”

朱慈燝點了點頭後,卻又將話題扯回到了朱慈烺的身上:“你呢?你自己是怎麼想的?”

朱慈烺道:“我覺得吧,父皇提出來的也未必不是個好辦法。

現在大明控製的土地本身就已經太大了,雖然人口增長的速度很快,可是依舊有幾分地廣人稀的感覺,如果再無限度的擴大地盤,管理上就有可能會出問題,倒不如直接三分。

至於那個和平組織的玩意就更有必要了。

畢竟咱們兄弟們怎麼樣兒都好說,可是以後呢?咱們的子孫後代從小就不在一起,親情什麼的慢慢也就淡了,指望他們跟咱們兄弟一樣,明顯不現實,到時候有衝突了怎麼辦?

無論是大明,還是遼國晉國,本身的實力都絕對不算弱,到時候一旦真起了衝突,打起來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拖著整個世界一起陪葬。

有了那個和平組織之後,真有什麼事兒也能商量著來,哪怕是各國顧著各國的利益。總是有一定的規則和平衡在限製著,誰也不敢真正撕破臉皮亂來。”

朱慈燝道:“說的也是。有規則是最好的,最怕的就是沒有規則,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那才是最可怕的。”

點了點頭之後,朱慈烺又接著道:“父皇心裡壓著的事情太多了,我想替他分擔一些,可是又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

你和老三大概是不知道,前段時間我聽父皇念叨最多的,就是肉得爛在鍋裡。

一開始我還以為父皇的意思是咱們兄弟三人將世界三分之後,萬一以後出現三家歸一的局麵也是落在咱們後人的手裡了,可是後來才發現,父皇明顯不是這個意思。”

歎了口氣後,朱慈烺接著道:“父皇的意思是,哪怕是咱們兄弟三個的後人打成什麼樣子,甚至是大明都不複存在了,得利的總歸會是我漢家子,而不會有民族能來撿便宜。”

深深的吸了口氣,又長長的舒了口氣之後,朱慈燝才開口道:“那就乾吧!既然父皇的意思是讓我去沙皇俄國那邊建立遼國,那就去!

但是咱們兄弟兩個得先說好,該給的支援你得給,無論是移民實邊還是大學什麼的,該有的都有得?”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你放心,這裡麵的輕重緩急我拎的清,不會在這個時候給你舔亂子,包括老三那裡也是一樣。”

再一次歎了口氣之後,朱慈烺道:“咱們去見父皇吧。”

朱慈燝當下也不再說什麼,隻是隨著朱慈烺一起往乾清宮而去。

然而崇禎皇帝根本就沒在乾清宮,反而跑到了坤寧宮。

沒辦法,周皇後身為後宮之主,換成民間就是當家大婦,後院的所有事情都歸人家管,崇禎皇帝要將婉妃完顏玉卓晉升為婉貴妃,就必須得先通過周皇後才行。

至於將完顏玉卓立為婉貴妃,倒不是崇禎皇帝有多稀罕完顏玉卓——當初讓完顏玉卓進宮是為了讓錫伯部跟建奴死磕,而且崇禎皇帝還想過思歸殿……

現在要將之立為貴妃,崇禎皇帝也是為了以後做準備。

崇禎皇帝想要三分世界的計劃很簡單很明了,實行起來的難度也不大,最起碼按照現在這個進度來看,再有個二三十年就差不多了。

在崇禎皇帝的計劃裡,崇禎皇帝會先扶朱慈烺登基為大明帝國的皇帝,而在自己臨死的時候立朱慈燝為遼國皇帝,朱慈熠為晉國皇帝。

到時候周皇後就是理所當然的大明帝國的太後,哪怕是走在崇禎皇帝前麵了,該有的諡號還是會有的。

到時候晉國和遼國怎麼辦?周皇後的尊號肯定得承認,隻要他們承認崇禎皇帝這個爹,周皇後的諡號就不會有任何疑問。

晉國也好說,宜貴妃畢竟是皇貴妃,就算朱慈熠要為生母上尊號為遼國太後,想來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但是遼王生母呢?婉妃和宜貴妃看著隻差了一個字,但是這裡麵的區彆卻是天上地下。

到時候婉身是實際上的遼國太後卻沒有辦法上尊號?

所以崇禎皇帝早早的就打算好了,先將完顏玉卓升為婉貴妃,以後等時機差不多了,就將兩人立為遼國太後和晉國太後。

接到兄弟兩人求見的消息時,周皇後已經答應了崇禎皇帝的請求。

心情大好的崇禎皇帝頓時大笑道:“備宴吧,讓他們兩個進來。還有,派人去傳婉妃和宜貴妃一起過來。”

ps:祝宜貴妃生日快樂!

再ps:推書,《奮鬥在洪武末年》。

再ps:祝辣雞讀者們五一勞動節快樂!祝你們天天勞動,天天快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