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2)

這下子原本事不關己、無關痛癢的王氏就不高興了,雖然元春到時候隻能坐青帷小轎從側門入太孫府,但是榮國府這邊還是會開幾桌酒席的,好麼,這一下子呼啦走了元春的三個兄弟,就叫兩個糟老頭子出去應酬,像什麼話?

【寧國府賈珍:政二嬸,我也是玉字輩的,我還在。】

不論王氏如何腹誹,趙姨娘如何得意賈環能在前頭露臉,賈母決定的事情都是無可更改的。

賈珠連著兩日都心不在焉,也瞧不進去書,李紈給他收拾行李的時候,他也是支吾隨便應了幾聲,弄得李紈上下打量他好幾眼:煙花三月下揚州,夫君不是貪花之人,應當不至於……吧?

最後,賈珠合上書本,去尋了他老子:“老爺,去揚州見姑父便罷了,寶玉畢竟年紀小,不若這回我與璉哥兒去就夠了吧?”

“唉,你懂什麼,這是老太太的意思,寶玉是必須得去。”賈政含含糊糊又說不清楚,隻一口咬定老太天必須要寶玉也去揚州。

賈珠哪裡還不清楚:恐怕這個家裡,知道寶玉玄妙的人自己算一個、老爺算一個、老太太也算一個了。寶玉自然也是算的,但是他年紀小,恐怕不是很能理解他擁有的是怎樣的至寶,真是懷璧其罪啊。

於是賈珠與賈政開誠布公地談了一談,父子倆首次就同一問題達成高度一致:無論如何,寶玉的秘密不能讓第四個人知道了!就連王氏也不行!

賈政很欣慰,自己的大兒子是站在自己這邊的,見識就是比婦人要長遠一些,於是他帶著賈珠去找賈母。本不指望能說動已經下決定的賈母,但是也為了表明榮國府二房的一個態度:此事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雖然因為站在輩分製高點的賈母贏得這一場算計,但是二兒子與長孫都不讚同的態度還是讓她有些不安的。這份不安暫時被一顆愛護女兒的赤誠之心給遮掩了。

賈珠作為知情人裡的最小輩,又是通靈寶玉的受益者,肩負起為寶玉打掩護的責任。為了做好萬全的準備,他還準備了一瓶大如米粒的糖豆……

賈珠的行李是李紈收拾的,寶玉的行李則是被賈母、賈政、王夫人都過問了一遍,剩下的賈璉就有些小可憐了,邢氏自然是不經心的,賈赦給兒子塞了一百兩銀票零花:“機靈著些,吃喝都跟著你珠大哥。”

王氏差人同親妹妹的夫家薛家商號的掌櫃講好了,同他們的貨船隊一起下揚州,一路也有照應。

隨行人員有,賈珠的書童青鬆、蒼柏,小廝:知禮,知義,知廉,知進,以及上次立功的家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他推說此下揚州是探親,順道向林姑父求指點學問,帶著丫鬟不像樣。於是李紈暗自開心地這麼回報婆母了。

王氏怎麼會不知道兒媳婦的小算計,不過是想著賈敏若是真不好了帶著丫鬟去,回頭得被老太太挑刺了,於是輕輕放過這件事。

賈璉被賈珠比照著,自然也隻能帶小廝四人:隆兒、興兒、旺兒、昭兒。以及家丁八人。

去年臘月,賈母和王氏就給寶玉甄選了小廝,寶玉挑了四個,分彆叫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名字也是簡單粗暴。因族學裡頭並不興帶書童,賈珠的書童也是考上秀才,從族學“畢業”之後才配置的,所以寶玉不必絞儘腦汁多想幾個名字了——暫時。

若是說起出門子,兩位兄長都沒帶丫鬟,寶玉自然也是不要帶的,可是賈母這就不答應了:“他們幾歲?你才幾歲?這如何能一樣?”

於是寶玉折中帶上了錢嬤嬤並初一初二。

在此說一嘴,李嬤嬤和吳嬤嬤年後就家去了,不過她們的小子分彆是一更和二更,原本應該是寶玉親隨的李貴成了四小廝之一的一更,這就是書中人所不知道的事了,無關緊要。

三位主子的隨行人員有:管事一人,婆子一人,丫鬟二人,書童二人,小廝十二人,家丁十六人,另有武師傅負責領著家丁們。連主帶仆統共三十八人。

又有衣裳、鞋襪、乾糧、臘味、油傘、蠟燭、各色炭、藥材零零總總,把雇來的那艘船排得滿滿當當。

三月初六。賈府三兄弟出行,出了京郊就是渡口,此時天已回暖,順水而下一刻不停隻需五六日,就能抵達揚州城外。不過行船自然是聽船老大的,就算賈府管事得了賈母吩咐,要儘快趕到揚州,也得按照水上的規矩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保丹的作用,這一年來賈珠頭疼腦熱都沒有一次,這次坐船也是一點事兒也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  身為伴娘,忙翻,下午坐婚車,我打呼嚕了,丟臉到家……簡直累得要命,以後真想旅行結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