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第 401 章(2 / 2)

“王將軍客氣,請坐。”一番相互抱拳見禮之後,寶玉指著右邊上首的位置如是說。

王子騰眼皮一跳,然後繼續哈哈哈,卻不肯坐下,而是站著拍了拍寶玉的肩膀:“看來,韃靼行事張狂、欺人太甚、其心可誅,寶……賈將軍,可要心裡有數。”

“這是自然。也謝過王將軍好意提醒。”

裴副將等人本來還擔心將軍大人會對王將軍如前些天那麼客氣,沒想到,自王將軍進屋之後,將軍便半點不替前頭的事兒了。

王子騰打探了幾句,都沒探出什麼有用的,有些不愉地走了。

四位副將還待再說什麼,二更又來通傳了:“林大人有請。”

【得,剛才是將軍大人的舅舅,這下是嶽父了,咱們還是先撤吧。總歸真要乾一場,按照將軍大人的脾性,也不會寧可用京郊大營的人也不用咱們自己人的,大不了,大不了就是分薄一些功勞出去麼。】四位副將如是想著,倒也算自己安慰了自己一番。

…………………………

林如海這一趟來關外,雖然沒吃什麼大苦頭(生理上),但是(險些經曆了一場生死)心境也算是有了長進,更何況,親身來到了黑省,見到了這裡的兵強馬壯,這位實打實的文人嶽父也不禁升起幾分戎馬意氣:“降書之事,我已經知道了,朝中必不會再派人來,朵顏三衛那邊已經不成氣候,若是一切屬實,恐怕他們還寄希望於咱們大明出兵替他們報仇。對韃靼,勢必有這一戰,我料想陛下必定會重用你。若是從前,或許我還會覺得,這是陛下年輕氣盛、任人唯親,但是西域之行一趟,如今又是這樣鬼門關邊走一趟,我瞧了黑省的軍容軍紀,瞧了你在軍中的令行禁止。你有多大的本事,我現在心中有數了——真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沒有墮了上兩輩老國公爺的名頭。隻不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年紀尚輕,如今已經官居二品,我觀同韃靼一戰,我大明占大義之所在,天時地利人和皆不缺,觀你……你也是成竹於胸,一旦得勝,便是一個跑不了的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但是寶玉,你想過沒有,你才不到而立之年,就走到朝中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難以到達的高度,而我,目前乃是三位閣老之一……我林如海無子,你是我的女婿,便是我的半子,你我二人一文一武,現有蔡閣老和衛閣老當前立著還尚可,但是兩位大人皆年長於我,再過五年,朝中想要找我們這對翁婿麻煩的人,不在少數啊。”

寶玉點頭:“我知。”

林如海點點頭:“你也莫怪我自私,實則是,今上雖然年紀輕,有時候行事率性,但是胸中自有溝壑,為人臣者,便是希望能有這麼一知人善任、有氣度的君主,我雖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但是早些年卻瞻前顧後頗多,如今得以在朝中施展拳腳,心中抱負尚有萬千未能實現,實不甘退隱山林。你怪我不怪?”

寶玉淡然搖頭:“殊途同歸。我敬佩您的。”

林如海愣了愣,他沒想到女婿會是這樣的反應,不過正是這樣不落俗套的反應,讓他更加放心——“哈哈哈,好好好。日後,你且小心了。”

翁婿兩個相視一笑,倒是像一隻老狐狸和一隻小狐狸,更是和十多年前,林如海進京述職時候寶玉拿起那本《春秋》時候的情境如出一轍。

…………………………

當朵顏三衛的降書先一步進京之後,京城眾人都驚呆了:這,這些人原本不是叫囂著要拿回合先皇盟約中約定好的大寧地區的麼?怎麼不僅不再提南下之事,反而還自願後退二百裡,並且主動提出借道大明呢?該不會有詐吧?

按照以往的定例,很是該召朵顏衛首領巴圖溫都蘇來京詳談的——但是這畢竟是特殊時期,且不說朵顏三衛首領死了倆,還有一個活下來的巴圖溫都蘇據說剛剛得過了天花呢。誰知道召進京城會不會帶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一起來?

文武百官不管是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不準許巴圖溫都蘇入京——更確切地說,是不準他進入大明境地,由此又可以看出寶玉在下軍令的時候是多麼有先見之明了。

蔡閣老提議:“林大人一行尚未歸來,萬歲不如授權與他,令他在黑省應對朵顏三衛投降一事?”

難得地,衛閣老也不來為下頭的人爭這個絕對會在史書上露臉的差事——大家說是說天花克製住了,可是要是有個萬一呢?反正現在這時間,誰也不敢主動提往黑省去。功勞大?青史留名?那也得有命享才行。

【林如海就林如海吧,這家夥命大,便宜他了。】

十六與朝中人一番唇槍舌劍,搞定此事,當百官們不墨跡的時候,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聖旨當天出京,一同出京的,還有衛閣老傾情奉獻的一篇檄文《討韃靼書》。

…………………………

五月十五,寶玉收到京城來旨,正式任命之為征討韃靼大將軍,附檄文一份。

來傳旨的是初二,他宣旨之後,在寶玉起身接旨之時,拍了拍對方的胳膊:“為了這大將軍的人選之事,陛下在朝堂上發了好大的火,就連兩位閣老也不太讚同陛下的意思。雖然那王子騰王大人是您親姑父,可是您務必要拿出真本事來,不能因為禮讓長輩,枉費了陛下的一番苦心呐。”彆把軍功分給彆人呐!

寶玉聞言,正色點頭:“國事之前,無私情,無家事。”他可以想象,當十六強勢力主自己成為征討韃靼大將軍的時候,朝中的阻力會有多大,也可以理解初二對此的擔憂,甚至此時,就連王子騰本人都覺得自己這個做外甥的年少不經事,應當時時以戰事谘詢之才是吧——但是寶玉知道,十六做出這樣決定的時候就是百分之一百信任自己的。

降書有了,借道問題搞定了,聖旨和征討韃靼的檄文來了,在此期間,種痘人員也已經一批一批地從隔離圈出來了。

經過如是兩個月的摸索試驗,留在黑省的沈千針和各位禦醫們九成九確定了,提前給未感染過天花的人種牛痘,能夠使人獲得抵禦天花疫症的能力,這代表著,曆朝曆代多少名醫都束手無策的天花之症,將在大明一朝被終結。這是經曆了時間與好幾千誌願者試驗後的結論,和月前匆匆上報朝廷以安穩臣心民心的粗略結論不同,這一結論,有更多數據的支持,並且,黑省大牢中不少種牛痘之後的重刑犯們在接觸了天花病人、天花病人的衣物、甚至被割破體表接觸了天花病人的血液之後都安然無恙。

沈千針帶著禦醫軍醫們日以繼夜地給將士們種痘,儘量使得更多的人在聖旨抵達之前,在大軍開拔之前獲得免疫——寶玉那小子這個詞用的好,免疫力,免除疫症的力量。

當然,大軍出征在即,不可能等到每一位將士都種痘之後再開拔的,那得到何年何月?

現在,就算是陛下下旨駁回前頭的旨意,黑省諸將也敢吼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是寶玉在以聖旨未至不可擅專為理由,他手下的四位副將也得非暴力不合作了。

這次出征,大明是正義的一方,既是因為朵顏三衛首領在降書中的求助,也是因為韃靼那邊實在是做出了天怒人怨之事,大明作為險些蒙受巨大人生財產損失的國家,也是如今朵顏三衛的宗主國,必須要替天懲治這類枉顧黎民百姓生死的、人麵獸心的韃靼人。

可謂是,師出有名。

五月二十一,大軍出征,劍指韃靼。

屯河西岸的巴圖溫都蘇也聽見了嗚嗚作響的號角聲,回想幾個月前的經曆,巴圖溫都蘇隻覺得人生無常,貪心是業障,如今皆成一場空,時也命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