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第 403 章(1 / 2)

寶玉沒有對裴副將說過對俘虜一個不留之類的話, 但是在裴副將帶人出發之前, 寶玉曾與之夜談,意味聲長地說過,兩軍初交手,我大明需要的是大勝。

沒有什麼勝利,比全殲敵人還要來得更‘大’了。

反正, 老裴當時就兩眼放光地點頭:將軍大人放心, 俺是聰明人, 俺懂!俺早就憋著一口氣了——憑什麼每次被要求大度的都是咱們大明人?被搶了要大度, 被偷了要大度, 現在人家都打上門來了,弄來了天花想要害死咱們整省的人, 還想咱們勝利之後把韃靼傷兵好吃好喝養起來, 回頭放走了再拿起刀槍來和我們拚殺?那是傻!!!

原先因為被先皇第七子的事兒給耽誤了近十年仕途的裴副將,還真沒什麼好怕的, 他現在算想明白了,身為武將, 就不應該牽扯到儲君之位裡頭去,當年是自己膽小怕事, 以為不參與就沒事兒了, 現在想想,為官者哪有在大風大浪之時能夠穩穩明哲保身的呢, 還不如早早表明忠君愛國的立場, 青山埋骨也好, 馬革裹屍也好,反正隻要勝了,一家老小不愁沒個前程。

【跟著將軍大人,就是奔著光明的前程,將軍大人咋說,我咋辦。再說了,韃靼人這些年耀武揚威的還少麼?往上數五十年,軍中哪一戶和韃靼沒血海深仇?留活口,浪費糧食!】裴副將領會了暗示之後,沒有半點不情願,是欣然應下。

這也是當初寶玉沒選吳鈞而選老裴的原因之一:【吳鈞是京城將門之子,正經武舉出身,有時候做事難免帶了幾分傲氣,他雖聰明,也不需要明示就能聽懂自己的意思,但是聽懂歸聽懂,願不願意聽從、能不能照辦,就得打個折扣了。不像老裴,人過中年,經曆的事兒多了,有起有伏,能屈能伸,不會存在不必要的‘正’氣。】

如此暗示裴副將,寶玉也是經過一番計較的,在王道與霸道之間,他分析了利弊,最終選擇的是後者。

【難怪古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又說殺一人為惡,屠萬人為雄了。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啊,不把韃靼打怕了,打沒了元氣,這群人根本就不可能老實下來的。】寶玉無奈地想著,越發能夠理解為什麼當初在位麵交易係統裡頭見到崔昊(一位官場生涯跌宕起伏,從縣令乾到閣老而不是從翰林入閣的牛人),自己會生出自愧不如的感覺了——因為那時候,兩人雖然都有位麵交易係統,但是閱曆根本就沒法比。【想來崔大人在為官數十年的生涯中,也遇到不少雖然違背本人意願但是還是為了大局,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吧。】

放在二十,不,哪怕是十年前,要是有人和寶玉說,日後他會是一個在戰前暗示手下副將不要留俘虜的劊子手,他一定會覺得這人是瘋了,自己不可能下這麼毫無人性的命令的,但是現在……

如是下令,寶玉並沒有後悔。

他想到黑省西邊轟轟烈烈燒水泥的將士們,想到黑省北邊日以繼夜勤奮操練的士兵們,想到黑省南邊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和每年的豐收,想到黑省東日益繁榮起來的漁村與城鎮,想到冰城裡的妻子和幼子,想到京城的老祖宗、萌哥兒等人,還有皇宮中的十六一家子……再想起,韃靼之人心狠手辣的毒計。

【若是這次瘟疫不是天花,而是鼠疫或者炭疽……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縱使我不計後果地用位麵交易係統換來的物資救人性命,恐怕也於事無補。】

【上天有好生之德,但是抱歉,首先我非是天,其次我的‘德’隻對於我的國,我的家,我的人。僅此而已。】

…………………………

東北邊的草原上,大明軍隊和韃靼人三不五時地遭遇、交手,起初,韃靼人因為占據地形優勢,總是神出鬼沒在大明人吃飯的時候搞突然襲擊或者夜裡偷襲,讓裴副將等人很是惱火。

當然,也僅僅是惱火而已,因為他們黑省北的駐軍基本上可以說是賈將軍親手指點出來的,軍紀嚴明,行軍和駐紮都有序,並且其中還有不少如李百戶一般考出了武舉人或者考出個武童生之後自知能力不逮,沒希望考出武進士的軍戶,他們現如今都是軍中的百戶或者總旗。這一部分人,更是當初在武科考試之前,接受過專門的軍事學習,行軍布陣很有章法,欠缺的,他們作為下層、基層軍官,平時訓練對手下人要求十分嚴格,如今隻是欠缺實戰經驗而已。

所以韃靼人的滋擾,讓大明的將士們憋著一股氣,但是他們非但沒有因此而浮躁,反而更加縮短了緊急集合情況下耗費的時間,越來越快地能夠適應戰場上千變萬化的形勢,時時刻刻不脫戎裝,隨身兵刃從不離手——可惜現在一封一封的戰報主要彙報的還是戰況和戰損,沒人顧得上在這方麵添筆墨向將軍大人邀功。

不過李百戶想著,回頭今年年底評比,說不定他手下的某一小旗就能把現在軍中緊急集合的最短時間記錄給破了呢。

除此之外,這些基層軍官們還漸漸認識到原先死記硬背的武經七書裡頭,還真有很多十分有用的知識,譬如說什麼地方適合埋伏、什麼時間適合偷襲等等,隻要在心裡頭假設一下若是己方是韃靼人,會選擇什麼時間什麼位置設下埋伏,基本能料到十之六七次敵襲。

再有,這一趟踏出國門的征戰,才真正叫黑省北的士兵認識到,軍中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兵,雖然在前幾年的時候過得不太如意,因為年紀大了或者各種原因沒識字,所以後來難得一個好位置。當初以李百戶為首的一批人還覺著這是將軍大人宅心仁厚,養著這群老兵痞呢,後來一入草原才發現,在野外識星星辨彆方向、看雲朵預測晴雨、看霧氣判斷乾濕、看糞便追蹤敵人蹤跡等等等,還是老兵比較老道。

【當然,咱們也不差。】李百戶想著,【我也會打又快又好的綁腿、識彆野果子有毒無毒、根據走過的路繪製比例尺等高線圖……】

所以說,戰爭才是對一支軍隊最好的淬煉。這一路向著西邊推進,黑省北的將士們已然和原先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支軍隊有沒有見過血,真的很重要,隻有利刃出鞘飲血,才有橫掃千軍的氣勢。

當然,這其中,輔兵們的作用也是相當大的。

因為主觀原因,有爭分奪秒運送物資到前線的運輸兵——大明的水泥路隻鋪到了朵顏三衛和韃靼的邊界處,而大部隊都已經深入韃靼了,彆的補給還好說,就地抓捕羊群什麼的可以頂事兒,但是武器和藥材的損耗卻是沒辦法就地補充的,所以他們如勤勞的工蜂一刻不能放鬆。

有一直隨軍的軍醫和醫務兵,每一場戰鬥結束之後,他們是第一時間衝上來搶救傷員的,為此,一開始也有軍醫被裝死的韃靼人偷襲,幸好當時正在被那軍醫包紮腿部的傷員把手上的刀擲出去了。

還有一直單槍匹馬往來於大明和韃靼傳遞軍情的傳訊兵,護送軍情和地圖,一份一份往冰城去,再從冰城往京城去……

因為武器更先進、醫療水平更發達,等到進入韃靼境內沒到一旬,裴副將手下的人就開始掌握先機了——韃靼雖然聽上去很凶殘,全民皆兵,說就連女人和老人,騎上馬,提起刀,也算是一個戰鬥力。可是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也就是騎兵了,他們往往都是憑借畜力衝擊的優勢,占據一個快字訣,令人聞風喪膽。但是這一招對大明軍隊不太有用。

【因為這些大明人實在是太狡猾了,就連紮營睡覺,都不忘在營地附近設埋伏!並且這一次,大明那邊的人很凶殘,幾乎每一次都不留活口!】給阿魯台報信的韃靼士兵戰戰兢兢地說,壓根不敢抬頭看汗王的臉色——一個月,大明軍隊向韃靼推進三百裡,這豈不是兩個月六百裡?三個月九百裡?

阿魯台聽聞此消息,雖然有些驚慌,但是還算能穩住,他厲聲道:“傳令下去,那些小部落的人,但凡見到大明軍隊,不與之廝殺者,就是同我韃靼為敵。凡是出力抗擊大明的,賞牛羊,賞草場!”小部落有很多,草原上的人一向都是很難做到萬眾一心的,如今有利益當前,動心的不在少數,可是敢去同大明鋼鐵洪流一般往西推進的軍隊硬碰硬的,卻寥寥無幾。大多是遠遠看見了,然後叫罵一陣子,沒等大明軍隊靠近就先跑了的——饒是這樣,他們也敢吹牛皮說同大明軍隊交手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