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第 442 章(1 / 2)

寶玉和黛玉早就預計過了, 拚音和部首的出現, 會使得一些有孩童初啟蒙的人家, 發現這樣學習的好處, 雖然僅限於條件不太好的人家, 但是也正是因此, 不會引起社會中上層太大的關注。

高高在上的讀書人隻會在一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是女人家弄出來的類似女書的文字, 或者認為是番邦文字而已, 哪怕過了幾年, 終於有人認識到了拚音和部首在啟蒙時候的好處,那麼隻要不是官府自上而下地禁學, 這樣的學習方式, 終究會隨著效率和便利性, 飛速傳播開的。此為後話, 暫時不表。

更何況, 寶玉也不打算完全走民間路線,字典初稿之後他就命人給十六送去了,十六看了之後拍案叫好,要不是寶玉折子上講解了需要顧忌的幾方麵, 並勸著他先不要強行推廣, 恐怕當晚十六就要把翰林院的翰林官們喊來商議此事了。

這一部小小的字典, 由黛玉自費掏錢印刷, 為此, 她寧花了重金請來老匠人, 教冰玉堂中已經學會不少字的女子如何製雕版, 如何裁紙印刷,然後乾脆就把印刷的作坊,設在了冰玉堂的小偏院裡。

印刷之中最重要的雕版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好在黛玉的那一筆簪花小楷,足以作為範本,又因為考慮到這本字典起初就是為了讓完全不識字的人能夠快速檢索,所以其中字意解析並不是很繁複,常用字整理完畢之後,又花了兩個多月,才完成字典的雕版,僅這一部字典的木雕版,就排放了整整一間屋子,這一間屋子,也成了冰玉堂日後最重要的地方,門口就擺著兩個大翁,盛滿了水,用以防止走水。

又說油墨,原本印刷的油墨常有不清晰,但是石油被發掘利用起來之後,現在基本各地印刷作坊的油墨都經過改良,所以印刷十分順暢。

雖然前期投資巨大,但是一旦完工開始印刷之後,出字典的速度就很快了,雕版能夠反複利用多次,很快,冰玉堂中的女子就已經人手一本了。然後寶玉又叫人來買了數百本——不是送去軍中,而是送去瓊州島橡膠園裡頭和金陵賈氏祖宅那邊,給部分年輕的佃農脫盲用。

再後來,又有粵省境內的番邦人,摸索著,知道了拚音字典學大明官方文字的好處,比自己瞎幾把注音要有用多了,便也開始尋法子想要弄一本。

如果說工具武器的製作方法,寶玉一定會前前後後叫人瞞得死死的,不過字典,還真沒有這個必要,他巴不得番邦人多學學漢字,好方便日後文化輸出呢。

再說那些番邦人尋摸了半天,發現自己謄抄一本實在是不現實,還不如花重金去想法子買幾本呢。

甚至於到了壽昌十五年年底,冰玉堂裡頭的管事女子還在將軍夫人再一次蒞臨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問了,如有人想要買這一部字典,能否售賣?

這和先前冰玉堂中的自梳女悄悄教家中子侄識字的性質可是完全不同,黛玉斟酌了一二,然後答應了這個要求。她不奢求這一部字典能夠賺回什麼利潤,畢竟從小到大,她就從來沒有因為缺錢而考慮過什麼問題,但是如今這一份賣字典的收益,卻又是一份能夠維持印刷小作坊裡頭的收支。再加上,黛玉似乎已經無師自通開了竅,印刷作坊也印一些小故事、話本子等等,雖然作者都是佚名(敲黑板,大家自行猜測)卻十分吸引人,尤其吸引閨閣中的女子。

妻子忙於事業,做丈夫了也不能落後。

寶玉那邊,軍改也進行得很順利,畢竟原先軍改的聖旨就已經傳達至大明各省,粵省這邊,若不是前一任將軍執行不到位;廣西那邊,若不是前任一刀切強製逼迫當地少/數/民/族,引起了反彈,也不至於兩省數年成效甚微。

叫寶玉說,其實廣西那邊比粵省軍改要更容易得多,大約是因為更加窮苦的地方,有落實到實地的餉銀和福利,那兒的將士們就更容易滿足吧。

但是不管怎麼說,兩省之內的將士們,尤其是底層軍官和一些隊正副隊正等人,對賈將軍的感激是發自內心的,也許到了明年武舉大比之年之後,這樣的感激會更甚。

兩廣軍隊除了文化水平大大提升,本職方麵的軍事水平就更不要說了,尤其廣西省,多當地壯族人,很是勇武,得係統性的指點之後,打起軍體拳虎虎生風,投擲、騎射皆是不可同日而語,輪休時上山打獵獲得的獵物都更多了些。所以願意幫著尋找橡膠樹的當地人是越來越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