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第 462 章(1 / 2)

其實說起來, 榮國府大房的幾位爺們前程也不差。

賈珠當年文科二甲頭名,他的三個兒子, 如今老大賈蘭是文進士,老二賈苒還是武狀元呢,老三到今科也得了二甲中不溜的名次,論起兒子數量,二房還稍遜一籌。

但是再深究下去, 大房的賈苒在水師裡頭炙手可熱,卻幾乎是寶二老爺一手帶出來的;另外還有已經分出去的璉二老爺的倆兒子、薛家最年長的仨活寶、哦還有最早和寶二老爺有過同窗之誼的賈芸賈蘅賈芷等人, 哪一個不是將寶二老太爺視為師父——這首先就表明了賈瑛確實有調/教人的本事。

開春之後,殿試結束, 最小的兒子也有了前程, 李紈不幾日便稟了賈政與王氏,她請求過了清明便奔赴嶽陽, 也好照料賈珠日常。

王氏本想著給大兒媳添堵, 人越是想乾的事她越是來反對,不過有妍春勸住了;再加上賈政雖然素來不管後宅之事, 但是每每發話卻是不可不從的,國公爺本人都點頭了, 此事便是定了。

要說李紈能夠想明白, 除了因為這守孝一年多賈珠對她越發冷淡的態度,還因為她親生女兒苦口婆心勸說好幾回, 讓親媽不要總是想要打壓二房。要麼說王氏和李紈是親婆媳呢, 彆的方麵或許不太像, 能聽進女兒話這一點倒是一樣一樣的。

“娘,說句不客氣的,我爹那人的性子您不知道?我看日後不隻是二弟,就連大弟三弟都得勞煩二叔照看甚多!您的眼光就放在了府裡,根本不知道,我家公公都說了,按照二叔這個勢頭,日後再博一個爵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也許您擔憂了十好幾年,二叔二嬸壓根就沒考慮過這事兒!”

李紈反思自己,明明前些年寶玉和黛玉在外的時候自己都不會這麼左性的,女兒石破天驚的一句話,叫自己開始反思——難道我如今的模樣和當年的大伯母邢氏一樣色厲內荏了麼?

再看看和自己越發不親的老二和老三、原本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老大如今對自己這個親娘的行事也多持不讚同……李紈覺得,她現在在榮國府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公婆不疼、夫婿不愛(重)、兒女不親。

眼見著婆母王氏漸漸開始抖威風起來,李紈突然就開竅了:【我既沒有黛玉那樣的家世和本事,老祖宗也不在了,太夫人想要收回鑰匙和對牌(隻要不出大岔子),國公爺是不會出言反對的……】

李紈回了一趟娘家,又聽聞已經致仕多年的親爹誇讚寶玉有大才和大運,囑咐自己在婆家要好好替出任地方官的夫婿孝敬公婆;然後被親媽拉到屋內,聽老人家美滋滋地和妯娌親戚炫耀給自己找了一戶好人家。末了又等眾女眷散去之後,表揚女兒堅守榮國府拿捏住管家權的決定做得真對!都這個年紀了,三個兒子都長成了,咱不怕外頭那些妖裡妖氣的東西折騰花樣!

老李家的老頭老太一番話,對李紈起了反作用:【……不不不,當年我與夫君成親,也曾有過畫眉之樂,如今卻同床異夢,叫人心寒。哪怕是國公爺再嫌棄婆母蠢笨,隔三差五有個小爭吵,卻也好過前一年,夫君客客氣氣與我說話。為什麼我要抓著管家權利不放,卻忽視了身邊最近親的人呢?】

所以,李紈想通了,她覺得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四十幾歲?大半輩子?)還沒有去過京郊之外的地方,大約是因為在一地呆的久了,心胸也不夠開闊了吧。

她想要去嶽陽,見見更多的人和更廣闊的天地。

當然,最後她的小心思則是:【遠的香近的臭,自己去了嶽陽,婆母和黛玉朝夕相處,處得怎麼樣就未可知了。】

…………………………

再說回關於賈瑛的傳說。

外頭的人不知道,榮國府府裡的人還不知道嗎?

自前年寶二老爺開始為老祖宗守孝,那文忠郡王府的楨二爺就日日抱著書本冊子跑來!後來珠大老爺(當年可是文科殿試的傳臚!!!)還把茗三爺都交給寶二老爺帶著了,你們說,寶二老爺到底有沒有本事?

原先是因為珠大太太暗中壓製著不讓下人討論此事(其中寶玉有推助一把),所以年前鐵桶一般的榮國府沒有任何消息傳出去,後來賈茗發了一頓脾氣收拾了幾個下人,到現如今,府中兩房的少爺都考上了,李紈也想通了,這麼大的喜事——不必再瞞也根本瞞不住了。

且不論外麵有鼻子有眼地傳開了:“我二舅的侄子/我表姑的男人/我鄰居的兒子在榮國府當差,據他說……”等等等非官方的消息來源開始為賈瑛的文化水平添加佐證。

而比較有力的證據來源與今科狀元和榜眼還有進士賈茗,他仨可不是官至尚書加太子太傅的賈瑛(沒人敢瞎打聽),自然有同年同科或者入翰林之後的上官敢去問他們先前學習過程的究竟。

對此,狀元賈萌穩重地說:“家父於治經治典策論詩詞方麵確實頗有心得。”——小夥子你的語氣和神態確實很謙遜,但是你聽聽你是怎麼誇你親爹的?文科考試考得不就是這四樣麼?隻有當世大儒才敢說精通全部,你就這麼誇你爹不怕風太大牛飛上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