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作為當初第一代移民後裔,無論是房子還是生活習性都保留著數百年前的風格。紅磚牆壁,壁爐正上方懸掛的顯示器正播放14區新聞。男性主播磁性聲音下讓客廳顯得有些熱鬨。
這裡沒有合成人的身影,哪怕是兒子曾購買的管家型合成人也最後被老兩口退了回去。甚至屬於這個年代的科技產品都很少見。除了地下室那台用以處理生活垃圾的機器。
他們的兒子跟隨遠航艦隊,在太陽係邊緣隕石帶采集稀有元素。也是理論上離這裡最遠的地方。
這大概是星際時代的天涯海角。
老夫妻寂寞之下,將房子改成了旅館。希望能讓家裡熱鬨一下。隻是住客寥寥。百公裡外就是14環主城,沒人會特地住在這裡。
於是牧蘇成了目前僅有的一名住客,老夫妻也對他頗為上心隻是房租依舊。
在近乎無限能源的背景下,人類福利可以完全保障。不過很顯然,作為病患而應被關押的牧蘇並不在此之列。他依然要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所擔憂。
三層小樓被一圈膝蓋高的深木柵欄圍起,種上了一些花草,和周遭草坪區分出來。
牧蘇嘟嘟囔囔囈語著走到院子中,和煦微風吹過,漫山遍野芳草蕩起一圈圈漣漪,令人心曠神怡。
頭頂幾萬米之上,鋼鐵似穹廬,籠蓋四野。
其上紋路溝壑整齊排開,蔓延至視線儘頭。
一圓如初升太陽的紅色發光體正逐漸移動,散發著熱量。
鋼鐵蒼穹背後幾千萬公裡外,那顆名為太陽的巨大火球正不斷釋放著輻射能,並被轉化為能源。
其中一小部分用作14環區的能源以及頭頂鐵穹上的那顆“太陽”。餘下的則作為儲備,供給全人類。
如果形容的話,每個太陽環區相當於一條長方形鐵片,各自獨立的圍繞太陽軌道旋轉。鐵片分三層。內側靠近太陽攝取能源,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太陽環。外側與內側相鄰,僅隔著十幾公裡長的空隙區。而中間的空隙區就是人類殖民地,人類生活的地方。
這有些像是相互間隔著玻璃的兩塊吸鐵石,人們就生活在玻璃之中。
事實上鋼鐵蒼穹那看起來有些古樸神秘的紋路並不是毫無用處。當輪到夜晚,那些紋路的節點就會亮起仿照星空般的光芒。
就像真的星星一樣。
所以明顯的是,除了生活在玻璃邊緣的人,大部分太陽環居民都無法親眼看到真的星空。
望著遍布丘陵的青草,牧蘇心裡有了主意。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做生意又不會,就是吃這種青草,才能維持的了生活的樣子。進草原感覺像回家一樣,在草原裡的感覺比家裡感覺好多了!野草個個都很肥美鮮嫩,味道又好,我超喜歡吃的!
確認了自己有取之不儘的食物後,牧蘇連心情跟著好了起來。也開擴出更多地想法比如依靠遊戲賺錢。10000銅幣:100銀幣:1金幣:1信用點什麼的,然後自己其實是第1000000名登錄玩家,係統獎勵神器儲物戒指什麼的,最好還有新手村村長跳出來給隱藏職業。
牧蘇一邊做著低端得令人發指的美夢,一邊回到房間,帶上遊戲麵罩。
短暫的漆黑等待界麵後,牧蘇睜開了眼,發現自己已經躺在了小屋中的床上。
似血殘陽的餘燼從窗口擠進小屋。地麵鍍上一層暗血。鹹濕海風嗚嗚哭泣,遠方那漫無天際烏雲再次襲來。
光亮隻是暫時的。
現實中為清晨,遊戲裡是黃昏。兩個世界的時間是相對的。
牧蘇在小屋來回走動,對敞開門縫的房門理也不理。
門邊書桌,三枚指甲蓋大小的硬幣躺在羊皮紙上。那是牧蘇第一個副本的收獲3先令。
倚靠牆壁的餐桌,那碟食物已經沒有繼續變質的跡象。三明治維持在長毛的狀態。幾顆牙齒零散落在盤中數來數去一共有八顆。
床底,蛛網掛著灰塵,將老舊旅行箱綁縛原地。
一隻手探入床底,將之拖出,蛛網拉伸斷裂,怨毒複眼一閃而逝。
富江斧就在其中。
*太陽環:又稱戴森環;戴森球。人類最大能量來源。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於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原理為包裹恒星,持續吸收恒星散發的輻射能以提供能源。同時可以作為人類殖民地。
*二十一座太陽環區共生活四百六十億人口。且環區與人口在不斷保持增長。
*原人類聯邦組織:聯合國曾就命名太陽而進行公投,然而官方選項“戴森球”並不被大部分人買賬。因此重新命名為:太陽環。
*二十一座太陽環區大部分被聯邦設置為殖民區除了最初建造的4個太陽環因當時科技限製而無法殖民。
*曾有議員認為:如今戴森球覆蓋太陽麵積不足百分之四,並不符合戴森球這一定義,甚至連戴森環亦不符合。且以目前人類發展水平估計,太陽係不需發展為戴森球,建議將官方稱呼太陽環更改為太陽雲。此提議遭部分學者駁回並稱:毫無意義。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