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清明詩會(2 / 2)

聊齋縣令 六卦有坎 3914 字 11個月前

這裡也是吳王最愛待的地方,無論是獨自一人登樓眺望,還是邀請江南名士講經論道,都是在這萬卷樓。

吳王博學多才,禮賢下士的名聲,有大半也與這萬卷樓有著聯係。

這一日吳王又登上了萬卷樓的最高處,他又習慣性的站在了北麵圍欄處,靜靜的眺望著北方。

不遠處就是整個江南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杭州城,隻是吳王雖然看向北方,目光似乎越過了杭州城,看向了更遠處的群山白雲。

透過群山白雲的遮擋,更遠的千裡之外,就是大寧朝的京都。

“浮雲遮不住,千裡望長安。”

忽然吳王喃喃自語,低聲的吟誦出了一句詩。

這句詩並非名家所作,也從未有人作過,正是吳王有感而發。

雖然隻是隨口一吟,卻也不失水準,可見吳王博學多才並非浪得虛名。

隻是這詩意有些令人費解,因為大寧朝並無長安,倒是前朝國都名為長安,隻不過前朝的都城長安也不在吳王眺望的方向,而是應該在西北方向。

“蹬蹬.......蹬蹬......”一陣登樓的腳步聲逐漸靠近,一個身著宮服的老太監出現在吳王身後。

聽到腳步聲停下,吳王這才緩緩轉過身來,那修長挺拔的身影正好將光線擋住,老太監正好站在吳王的影子中。

吳王隻有三十出頭,他是景安帝最小的兄弟,也是如今封地最好的藩王。

按製吳王可以身著四團龍的赤色常服,不過吳王有個習慣,除了極正式的場合,他多是著青色長衫,打扮的就像一個普通文士。

“殿下,探子來報,郭北縣令周昂,正在郭北縣推行土地改革,並且招募流民,短短數日已有數千百姓前往郭北縣。”老太監低聲說道,帶來的正是郭北縣的消息。

吳王聽到老太監帶來的消息並未立刻說話,而是沉默片刻後才說道:“烽煙將軍次子,那個世人口中的周木頭?”

“正是此人。”老太監躬著身子答道,不久前貪狼軍全軍覆沒,吳王就將周昂的底細打探了清楚,對於周昂吳王並不陌生。

“眼下大事為重,離舉事之日已經不遠,此時就不要節外生枝了,想來一個郭北縣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便由他去折騰吧。”吳王想了一下繼續說道,在他心中周昂就是一個運氣好,對他並沒有威脅的小小縣令。

“老奴明白了!”老太監應了一句,此人話不多,似乎隻知道應和吳王。

老太監再次躬身,就打算轉身離開,他服侍吳王多年,深知吳王的脾氣。

“對了,過幾日不是清明詩會嗎?往年我們隻邀請那些文人名士,今年改一改,江南所有七品以上官員全部邀請。”就在老太監轉身離開時,吳王忽然再次開口。

“老奴遵旨!”老太監似乎沒有彆的話,總是那幾句相似的話不斷重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