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布道天下(2 / 2)

聊齋縣令 六卦有坎 7947 字 11個月前

“公公,如今留在京城也是無益,何不現在我們離開?一家人平平平安在一起不是更好嗎?您便是留下又能改變什麼?”小翠有些不解的說道,在她看來京都已是龍潭虎穴,不如趁著今日所有人都關注著國師冊封大典,一家人逃出京都。

王太常站起身來,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逃去哪?去西北嗎?那樣正如了國師的意。”

“我們可以回翠雲山的,那裡雖不是世外桃源,一家人安安穩穩過完一生是沒問題的。”小翠還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不,我乃朝廷命官,雖然一生毫無建樹,但卻不能臨陣脫逃,這朝廷終究要人去守護,如果我的性命能喚醒一些人,那便是死又如何?”王太常一臉決然的說道,看樣子他也早有決斷了。

小翠見無法勸動王太常,便也不再多說什麼。

很快京城之中開始喧囂起來,即便隔著高牆大院,也能聽到人聲如潮,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皇極殿外的廣場上,小皇帝帶著文武百官恭迎在祭壇之下,傅天仇也站在前列,隻是今日這位兵部尚書感覺分外的孤單。

賀康被貶儋州,王太常抱病在家,朝中隻剩傅天仇一人還能說上話。

而傅天仇這幾日也發現,原本依靠在周昂這一派係下的中層官員,最近好像都變了個人。

人雖然還是那些人,但明顯與往日不同了,傅天仇更是一個都不敢相信。

恍惚間傅天仇聽到陣陣梵音入耳,天空之中也是天花亂墜,而後不遠處出現許多的人,為首一個身穿華麗法衣,渾身都籠罩在金光之中的人影慢慢移動。

“恭迎護國**師!”這一次竟然是小皇帝率先開口,而且主動朝著那金光中的人影躬身一拜。

隨著小皇帝行禮,滿朝文武自然也對著金光中的人影行禮。

傅天仇看到那金光儘顯威嚴與祥和,透過金光還能看到一個麵容清奇,看起來慈祥威嚴的男子,這自然就是如今如日中天的法丈。

法丈渾身籠罩著金光,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一步步的登上祭壇。

等到法丈登上祭壇,小皇帝親自展開聖旨,麵朝祭壇恭敬的宣讀到:“天佑大寧,朕為人皇,今禱告上蒼,國有法丈功德無量,朕冊封其為大寧護國**師,並賜法號‘普渡慈航’,願國師護我大寧,保天下蒼生萬世太平。”

冊封的聖旨並不長,小皇帝的聲音也還有些稚嫩,不過隨著他親口念出聖旨,京城上空便是霞光滿天,虛空之中更是響起鐘磬鼓樂之聲。

法丈不僅得了國師封號,還有了普渡慈航的法號,虛空之中更有王朝氣運落下,將普渡慈航承托的更加神聖。

忽然祭壇之上的普渡慈航雙手合十,下一刻口中低聲吟唱起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普渡慈航一直重複著這段咒語,明明語氣很是怪異,但是落在世人耳中,卻能讓人產生一種恍恍惚惚的感覺,而後滿朝文武連同小皇帝都恭敬的跪在了祭壇之下。

傅天仇甩了甩腦袋,他感覺這聲音有些詭異,不過下一刻那聲音越來越多,瞬間充斥著他的腦海,即便他如何反抗,也很快被這聲音控製,跟著其他人一起跪拜下去。

國師的聲音借著漫天金光傳遍整個京都,大街小巷無數的百姓都朝著國師跪拜下去,京都之中國師為尊。

西北要塞潛溪書院,當周昂踏上講壇的時候,下意識的抬頭看向了京都方向,他神色微變,眼神之中也流露出一絲擔憂。

書院之中其他人雖然無法看到此刻京都的異常,但一些人也從周昂眼中看到了不同尋常。

不過這種變化隻出現了刹那,而後周昂便神色如常的坐了下去。

“今日是我最後一次來書院講道了。”坐下之後周昂開口說了第一句話,而這第一句話一出口,頓時讓所有人大為不解。

無數雙眼睛都好奇的盯著周昂,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下一刻周昂沒有開口,而是手臂一抬衣袖一甩,隨後一座一人多高的石碑出現在他身前。

這石碑如同琉璃,兩麵光滑,上麵一個字也沒有,隻有一陣陣流光在石碑上流轉。

接著周昂的聲音才繼續響起:“此碑無字卻有文,為我布道天下所立。其中有我畢生所學,有道法神通,有武技秘法,有占卜易術,有農桑水利,還有為官之道,也有學問文章。從此以後,凡心中有求,亦無邪念者,觸此石碑,便可獲得最適合你的知識。”

周昂平靜的解釋起身前石碑的作用,這些日子他也在仔細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傳授知識?

這個問題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而周昂通過這大半年的講道,也發現了這種一起講道的弊端。

那些聽講之人良莠不齊不說,有些明明悟性很高,但卻未入門,有些雖已入門但悟性欠缺。

同樣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收獲,時間沒有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此周昂才想出了這個辦法,這塊石碑凝聚了周昂的畢生所學和功力,他散去的修為也都全部用來凝練這塊石碑了。

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同,這塊石碑會根據那人的特性和所長,為他傳授最適合的知識。

比如一個已經成就元神的強者,若心無邪念,石碑就會根據他原本的特性,傳授最適合他繼續修行的功法,甚至包含聖道至理。

如果是普通人來觸摸石碑,或許他會得到一套兵書,也可能得到關於農桑水利的科技知識,總之石碑之中包含無數的知識,卻隻會因人而異。

“不過要想獲得石碑的力量,任何觸碰石碑之人,你原本所學和經驗,也會被石碑收錄,而後被石碑編撰成體係,反哺給其它更需要的人。這才是布道天下的真正意義。”周昂繼續說道,對布道天下卻有了一些重新定義。

任何知識都需要相互印證才能進步,一味的隻去吸納而不奉獻,那隻是培養出一批自私自利的人。

周昂布道天下想要的自然不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他設置了許多限製。

首先當你觸碰石碑的時候,就會檢驗心性,如果是那種大奸大惡之人,不僅得不到石碑中的知識,甚至還可能受到石碑力量的反噬。

而後當你獲得石碑知識時,你原本所掌握的知識也會被石碑收錄,這樣石碑本身也就在不斷進化完善。而後石碑可以反哺更多的人,培養出更加出類拔萃,甚至是引領時代的人,這才是布道天下的真正意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