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春節的不一樣(2 / 2)

在19世紀中期的亞洲,日本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的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也不允許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製造適於遠洋航行的船隻。

但是,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了,衝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商人們感覺到舊有製度嚴重製約著他們的發展,於是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製,與藩地諸侯、武士、基層農民形成“倒幕派”聯盟。

經過一係列戰爭,在明治天皇的統帥下,日本人民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君主立憲製的國家。隨後,明治天皇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在這些措施中,其中一條就是廢除了春節。

這是否因為是當時的華夏,也就是滿清政府太過愚昧,落後,而要和滿清政府劃清界限,或者說,當時的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政府,覺得自己過於強大,而要和過去劃清界限呢?

這自然不是!

原因,說起來也很搞笑。

明治維新前,官吏領取的是按月發放的“月俸”,但陰曆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閏月,要按十三個月發放。當時,明治新政權麵臨著近代化的建設,需要巨額資金,國庫空虛。

於是,明治政府於農曆1872年11月9日發布了“改曆詔書”,決定廢太陰曆,頒行太陽曆,以即將到來的12月3日作為1873年1月1日,從此諸祭典等舊曆月日一律按照新曆的相應日期施行。改曆的結果是為政府省下兩個月的財政支出,對政府來說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財政困難。

所以,日本當局,是為了節約錢,而修改了曆法。不是為任何原因,而是為了錢。

當然,雖然曆法修改了,不再過春節,不過到了現代,大多數日本人,在農曆春節這一天,在工作下班之後,也會找一家華夏餐館,去聚餐,一起過個年!

不過雖然沒有了法定的陰曆春節,不過陽曆12月31日這天,其實就是日本的春節了。

元旦當天,每家用鬆柏裝飾房屋,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為“除夜”,這天晚上每家都吃團圓芥麥麵條,因為麵條代表著長壽。除夜,人們在家中或在寺院等待著午夜十二點的到來。這與華夏人民等待聽新年鐘聲一樣,可是,日本的新年鐘聲卻彆具一格。

十二點一到,日本全國各地寺院都要敲一百零八下鐘,沉厚的鐘聲迴蕩在日本列島的上空。“除夜鐘聲”響過後,人們各自懷有不同的宿願,絡繹不絕地走向神社寺院,參神拜佛,第二天互相拜年。

“那就過一次純正華夏的春節吧!”秦風笑說,“今天晚上我們吃的餃子,這寓意著團團圓圓,不過呢,你看,冰箱裡,都是菜!”

秦風拉開冰箱,裡麵全都是家裡準備的春節各種菜肴。

這個時候,國內還沒有對開門冰箱,雖然歐美已經有了,但是國內還沒有。秦風也沒有花心思去弄。所以,家裡,特地買了兩個雙開門冰箱,放在一起,那也算是對開門冰箱了。

這裡麵,可就是放著滿滿兩冰箱,家裡做好的年貨。各種各樣的食物。

“我看看,有些啥!”秦風瞅著。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