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埃及還是迦太基或其他非洲王朝,大都是在大陸四周海洋沿岸建立的國家。這些國家不能算作非洲文明的結晶,而是海洋商業文明的成果。進了非洲內陸,就很難再找到一個對文明世界產生過巨大影響力的古代強國了——哪怕是一個脫離了原始氏族形態的社會組織也很難發現。
黑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當然也就沒有自己的曆史。他們當中沒有人會去記錄,其他人也不知道要怎麼寫,因為黑人一萬年如一日的曆史,開頭就是結尾,怎麼寫。
曆史,是一個時間曆程。而時間這個概念,對於黑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一百年、一千年或者一萬年沒有分彆。如果沒有外力乾預,再過十萬年,黑人也依然是老樣子,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當然,會有很多人為非洲辯解。
因為有一種說法,說是“熱帶寒帶無強國”。似乎極端的氣候造就了極端的生存環境,非洲人民完全可以把自己貧弱的原因推給炎熱的天氣,黑人兄弟們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生存下來已屬不易,更彆談什麼發展。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S·蘭德斯在《國富國窮》裡也說過“炎熱帶來的不適大於寒冷”。他認為地球上富裕發達的國家,多產生在溫帶;而地處熱帶或寒帶的國家,大都貧弱,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強弱差距,首先是由大自然的不平等造成的。
而非洲,給所有人的印象就是熱,炎熱,無比的炎熱。非洲的全稱是阿非利加(Af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非洲還有一個美稱,叫做“熱帶大陸”,反正聽著很熱就對了。
世界最高溫的紀錄都出自非洲: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有過58℃的高溫;索馬裡的柏培拉曾出現63℃的極端溫度……
可是,非洲卻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熱。
從地圖上看,非洲被赤道一切為二,理論上,起碼靠近赤道的中部、西部和東部應該會很熱。但非洲的陸地麵積約占全球總陸地麵積的20.2%,這麼大麵積的陸地,地形和氣候的多樣性,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個“熱”字就可以概括。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熱!這是世界上最熱的荒漠。熱帶沙漠氣候還分布在西南非的納米布沙漠和喀拉哈裡沙漠。但沒事你跑沙漠去乾啥,況且黑人兄弟們也沒住在沙漠裡。
西非地處熱帶低壓帶,是有點熱,全年氣溫15℃到38℃之間。中非的剛果盆地屬熱帶雨林氣候,也有點熱,全年平均氣溫為25~28℃,最高不會超過34℃。東非除了大裂穀地帶稱得上炎熱,其它地方因為海拔高而且湖泊眾多,常年溫度也就25℃。
南非雖然在南方,但因為離赤道最遠,反而是整個非洲最冷的地方。南非城市布法爾斯方騰,最低氣溫曾經到過零下20.1℃。
非洲還有“高原大陸”之稱,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陸地麵積的60%以上。一般來說,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大概會下降0.6℃。南非和東非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氣溫至少要比彆的區域低6℃,東非高原的氣候特征,類似墨西哥高原和雲南:四季如春,早晚溫差大。
非洲還有著名的乞力馬紮羅山,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位於赤道上的雪山,最高峰基博峰海拔5895米,山頂終年積雪,即使在夏季攀登,登山者也要穿著厚厚的羽絨服。
所以,實際上,除了撒哈拉沙漠那,非洲的確比較熱,其餘地方,非但不熱,反而很宜居。
至於說,物產富饒程度,秦風狠狠的咬了一口手中烤好的鱷魚肉,非洲真TM是不公平的大陸,太富饒了。
非洲黑鬼,絕壁是那些狗日的神靈通奸的後裔。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