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 風雲際會(2 / 2)

好在前邊負責開路的福船想出了一個法子:每隔著一段時間,或者每到一處水情變化,他們就會把一塊刻字的木板扔到水裡,使它順水飄下來。

這樣後麵裝滿糧食的沙船撈起木板後,就能快速得知前麵的水況,也好隨之做出改變。

經過近十天不間斷的航行,船隊已經過了淮水,進入了通濟渠。

淮水是分割南北標誌,進入到了北地,水情瞬間就複雜了起來。

很多時候,船隊在夜間都根本不敢行駛,隻能等白天看清水況,才敢小心翼翼的向前行駛。

當初,蕭寒在過這段水路的的時候還曾納悶,既然是人工河,不應該都修成直的,才更加省力安全?

這個疑問,後來還是經船老大解釋他才知道:在挖掘這段運河的時候,隋朝為了節省開支,利用了天然水道,和以前已經開掘過的地方性運河。

他們當時隻是對這些原有河道進行深挖拓寬、疏浚貫通,就形成了如今的大運河,所以曲折,才是正常現象。

隻不過,這樣的做法是在當時是省了錢,可對後來的船隊來說,那就是大大的費財了!

因為很多地方河道都蜿蜒的厲害,水流莫名加速,而裝了貨的船又過於沉重,單靠風力根本無法逆流通過。

所以隻要遇到這樣的地方,就必須動用纖夫!

要是說這樣的地方隻有一處,也好說。

關鍵在通濟渠八百裡水路裡,像這樣的地方多不勝數,所以單單給纖夫的錢,就是船隊的一項重大開支!

以馬老六的說法,聽說在以前運一趟貨,運費的三成的都會耗損在這裡麵。

不過,馬老六的煩惱到了蕭寒這裡,就算不上什麼煩惱。

沿途的官員,早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知曉這是三原縣候的船隊,所以早早就領著人。等在那些需要拉纖的地方。

隻要一看到船隻過來,下麵的人二話不說,直接就開始動手乾活。

在第一次拉纖過後,呂管家想要下船付錢,可那些官員見了銅錢,一個個就跟燙了手一樣,打死都不敢接。

按照他們的話說,蕭寒是國侯,這次運送的糧食也不是私產,按例是絕對不能收錢的!

至於那些纖夫,他們也不算白乾,因為在徭役表上,已經把這次的徭役記了上去。

蕭寒在得到呂管家的回報後,隻是略微一想,就收了給拉纖錢的心思。

子貢贖人的故事他還是知道的,自己要是破了規矩,後來的官船估計就很難做了。

不過,不能給錢,沒說不能賞賜。

蕭寒在對當地官員恪守規矩的態度表示肯定後,又大手一揮,賞給每個纖夫一百個大子。

這不是他有錢沒地方花,實在是看那些纖夫光著腳,衣衫襤褸的拉纖樣子於心不忍,一百個大子,足夠他們每人置辦一套衣衫。

從這往後,每到一處拉纖的地方,一百個銅子就成了定數。

馬老六在心中暗暗算了一筆賬,像是這樣一趟算下來,光賞賜錢,就達數千貫之多!估計隻有蕭寒這種財大氣粗的主,才能賞賜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