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聲如雷,震天動地,幾乎籠罩整個長安上空,很多百姓主動來到皇宮門前。
仿佛隻是很短很短的時間裡,整個皇宮之前已經跪滿了人。
有衣縷闌珊者,跪地而乞天。
有逃荒流離者,流淚在哀求。
又有無數平民百姓,整齊劃一的叩頭,突然一個老者領先開口,仰望蒼穹大聲疾呼,道:“今我漢家中原,烽火再次燃起,河北邊境,必已刀兵,歎我漢家之地,為何總是淒苦風霜,受人搶掠,遭人屠戮,千百年來活的艱辛,幾乎代代都是如此……然而我漢家兒女,脊梁永不肯彎下,天如父,民如子,今民子啟告父天,我漢家從不缺少男兒,士卒從軍者,守土而衛疆,必當奮力廝殺敵寇,不惜熱血噴濺三尺,隻因這一片土地,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華夏諸位先賢,於篳路藍縷之中奮鬥勃發,一角田,一塊地,一粒糧,一顆種,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任何人也沒有資格搶奪,誰若膽敢搶奪,我們與之拚命,縱使身死,死不足懼,但我漢家守衛邊疆之男兒,保家衛國而拋頭顱灑熱血,隻求上蒼賜福,護佑男兒活著……”
這一番話,老者仰天疾呼,瞬間帶動無數百姓,幾乎狂吼著一起仰天,嘶喊道:“隻求上蒼賜福,護佑男兒活著。”
整個皇宮門前,幾千上萬個聲音。
又有十幾位公主,奮力敲動著巨鼓,鼓聲如雷之下,百姓嘶喊之音。
這是何等令人振奮的場景,然而不遠處卻有人不為所動。
但見一群世家官員正向皇宮走來,忽聽有人笑嗬嗬的帶著嘲諷,滿臉不屑的道:“李氏皇族又在搞弄人心了,不愧是能夠爭到天下的家族。那個老東西乃是李家皇族的大宗正,每次遇到戰事都是這老貨出來告天,言辭確實鏗鏘,舉止卻如乞狗。這等荒唐可笑的舉止,李家怎麼就不覺丟人呢?”
他說著停了一停,伸手指著那些敲鼓的公主,語氣越發嘲諷,再次道:“諸位看到沒有,那位陛下竟把所有閨女全都派了出來,其中有個小的,年紀才有五歲,這樣的小丫頭也能敲鼓嗎?這是做樣子給百姓們看呐。嘖嘖嘖,臉都不要了。他還真以為他的所有閨女都能成為平陽嗎?他們李家能出一個女帥已經是幾百年的福運了。”
又有一個世家官員緊跟著開口,這人語氣同樣也帶著嘲諷意味,道:“李氏才剛坐了江山幾年啊?欠我世家的債務尚未還清。不思與我等共掌天下,卻想著從我等手中拿到更多!結果如何?報應來了。僅僅才拿到八個村莊的田畝,卻要承受草原突厥的入侵,所得之少,報應之重,等會進宮上朝之時,我真想看看那位陛下的臉,想必臉色極其精彩,值得吾等浮一大白。”
一眾官員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也有官員心性良善,忍不住皺眉提醒道:“突厥入侵掀起刀兵,受苦的總歸是我百姓,諸位如此幸災樂禍,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一眾官員頓時望向於他,淡淡笑道:“那是大唐的百姓,可不是世家的百姓。”
心性良善的官員更加皺眉,忍不住再道:“自古皇族與世家共掌天下,大唐百姓怎麼就不是我們的百姓了?”
“哈哈哈哈!”
一群世家官員笑了起來,似乎是在嘲笑這人的迂腐。
但見有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語帶教誨道:“就算皇族與世家共掌天下,我們也不需要去在乎那些黎民,黎民者,黔首也,宛如那韭菜一般,隔了一茬還有一茬,又像是原野荒草,死光了也不會斷絕,皇族為什麼會在乎百姓,因為他們要保住自己的國,但是我們世家則是不同,我們不需要去在乎百姓……”
心善官員登時大怒,忿忿反駁道:“所謂國者,民族之聚也。諸位都是漢家血脈,讀的都是聖賢之書,然而當此外族入侵之時,怎能說出這種不顧國家的話?”
可惜,他的憤慨全然無用。
那些官員不但充耳不聞,甚至有人已經麵帶不悅。
終於有個世家官員和此人交好,不忍心看他成為出頭鳥,於是走過來將他拉開,小聲勸解道:“鄭兄,你這是何苦啊。小弟知道你姐姐嫁給了大唐太子,所以你對李氏皇族有些獨特感情,但是你應當時刻謹記,你的出身乃是世家。你姐姐為什麼會嫁給太子?那是因為皇族要和世家聯姻!這種事情不能論及感情,雙方隻是一種禮儀交換。如此而已,你要認清……”
這人說著停了一停,緊跟著又道:“何為世家也?顧家不顧國!所謂世世代代不斷傳遞綿延,傳遞的其實乃是一個‘家’字,世家,世家,世代傳遞的是家,有家,沒國,這才是我們的利益。李氏皇族之所以在乎百姓,是因為他們要保住自己的國,但我們世家不需要在意這個國,因為國若是滅了我們跟著改朝換代就好,照樣還是鐘鳴鼎食,世世代代傳遞……”
那個心善官員怔怔立在當場,好半天後突然長長發出一歎。
他仿佛已經失去了和眾人辯駁的興趣,隻是把目光看向皇宮門前的無數百姓。
他看著那些百姓不斷叩頭流淚。
看著那位李家大宗正的乞告上蒼。
又聽耳畔戰鼓之聲如雷,那些少女公主累的渾身是汗,不知為何,他心裡陡然生出一個想法,暗暗道:“李家皇族,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