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自動繞開了一條路,緊跟著,蘇綿就看見從不遠處走來的一個男人。
更準確的說,是一個外國人,鼻梁高挺,瞳孔的顏色是深綠的,穿著一身得體的西裝,身邊跟著一個給他帶路的華國人。
許老板愣了一下,“您出價一萬?”
外國人點了點頭,離得近了,蘇綿能聽見外國人身邊的華國人在給他介紹唐三彩馬:“這是在高宗時期才開始生產的。唐代以後,唐三彩的製作工藝算是全然落寞,先生,你要是真想帶點什麼回國,這就是個好寶貝!”
蘇綿大概知道,說話的這個應該就是外國人的導遊,專門給他介紹本地的風土人情。
外國人點了點頭,他不經猶豫的對著許老板道:“對,一萬塊,這個唐三彩馬,我很喜歡。”
頓了頓,他又道,“我之前,隻在我們國家的文物館見過……虎鎣,還有一些漂亮的瓷器,那是我們先輩創造出來的文明!你們的文物,和我們國家這些文物,很像!”
他話說的很慢,對於一門“外語”,他學的並不算專業。
華國作為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在曆史的長河中,她所盛開的文明,無論是唐三彩,還是虎鎣,十二生肖麵首,都是有且僅有的存在。
外國人還在說,“我會把它擺在我國的文物館裡,讓我們國家的專家進行考古研究,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
或許彆人並不清楚,但蘇綿上輩子在報紙上看見過,許多外國人打著考古的旗號,對華國文物進行瘋狂盜掠,造成華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文物是什麼?這是反應一個朝代,一段曆史的見證!這是屬於華國的文明!
但許老板並沒有這樣的意識,甚至在場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覺悟。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文物隻是一個死的物件,可以用來隨意交換的物品,爛漫的曆史長河中,華國人民的智慧創造了數之不儘的文物,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也不少。
但蘇綿學過的教育裡,有人耳提麵命的說過,文物是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文化最直接的反應,可正史,可教育。
許老板的嘴都樂的合不攏了,對著外國人點頭哈腰:“行嘞,先生,唐三彩馬找到您這樣的主人,也是它的榮幸!”
這算什麼榮幸?
他們文物館裡大批的文物是從華國掠奪,這不是喪權辱國條約裡的賠償,是他們燒殺搶掠奪取的文物。
他們的曆史書上隻字不提他們的過錯。
再過上幾年,當華國的經濟發展步入正軌,當溫飽問題已經有了著落,蘇綿知道,會有一批人踴躍出來,遠赴海外,去拍買回屬於華國的文物。
愛國,從來不是一句空號,它是刻在人骨子裡的血性。